孩子上初三,我和他共用一间书房。通常是他写他的,我做我的,互不干涉,相安无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陪伴,抑或是我在陪伴他,还是他在陪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目前这种相处模式得来相当不易。表面的平静之下其实也是暗流涌动……
其实从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母子的矛盾就不断升级,所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合成简单点的描述大概就是:作为在重点高中教书而且常年教重点班的妈妈实在是不满意儿子的种种表现,她的职业病让她不得不将儿子与自己的优秀学生作比较,所以满是“恨铁不成钢”;儿子对妈妈的种种严格要求颇为不满,似乎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远远得不到妈妈的赞赏,一个表面看似大大咧咧其内心无比敏锐的“小男子汉”对妈妈的“看不见”是无比的伤心,失望……
幸好我是个非常“上进”的妈妈,知道自己是第一次当妈妈,没有“经验”,不是个称职的妈妈,需要不断学习。在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学习之后,我走进了伽南老师的课程,她是维摩禅的传人:与情绪共处、茶熏、双盘静坐……知道了原来儿子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是他用所谓的“问题”来度我,度我走向一条内在探索之路……
印像最深的是伽南老师在静坐课上的一席话:静坐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神妙的空间,你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可你的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这种宁静,这种高质量的陪伴胜过干言万语……这段话成为我禅修的动力……
可一个凡人要在红尘中修行该是多么不容易,很多时候我分不清哪些是头脑的,哪些是灵魂的……或者两者需要不停的转换……或者我承认自己有分辨心,会评判,但什么才是事物的真相……
比如,眼前,我虽是目不斜视,正襟危坐,可我清䀿地感受到儿子此时的状态,他对他正在做的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一会儿他紧皱双眉,将衣领塞进嘴里嚼,我将自己差点就要去制止的念头掐息,不干涉,不唠叨,让孩子独立与自己的情绪、状态相处……他一会儿唉声叹气,十分钟过去,一个字没动;一会儿拿出风油精涂抺在太阳穴上,一大股刺鼻的味道顿时弥漫挑衅般在房间弥漫,我仍然稳坐不动,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闻到……半小时过去,儿子笑眯眯:“妈妈,我终于想出这道难题……”
我的陪伴是什么?孩子改变旧有的依赖模式,形成自己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妈妈改变旧有的包办模式,不仅指物质上的包办,更是精神上的包办,从孩子的问题中抽身,决不把孩子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给他独自面对的空间,不唠叨,不指手划脚,无声胜有声,无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