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女儿在任何事情上包括学习,但凡需要刻苦的地方都会放弃,不会坚持下去,也没有太多的荣誉感,做好做坏都没有什么感觉,她们班上老师要求同学背书写字,班上80%的同学都能完成,但是她完不成。她完不成就会哭,觉得很难,朋友也去引导,朋友说'你看,拼音不会对吗?那我给你报拼音班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好好学呢?'朋友觉得循序善诱去引导孩子,孩子还是遇到困难就放弃。"
我们来分析看看,首先这个小朋友是有荣誉感的,因为当她发现自己完成不了,班上同学完成了的时候,她会着急,会哭,会认为自己没有做好,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什么?
很多家长说要去鼓励孩子,但是我们在行为上做的却是背道而驰的事情,你看回复这个小朋友的对话中,妈妈说:"你看,拼音不会对吗?那我给你报拼音班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好好学呢?不好好学的结果就是现在不会,下次要好好学了。"
这是鼓励吗?分明是责怪啊。孩子已经心情很差了,再听到妈妈这样的话,会激励自己要好好学习吗?很难。因为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的更好,孩子的内心是希望我们不要放弃她,看到她的小步前进。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上,我们习惯了戴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的问题,而总是不习惯在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为什么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呢?
第一:孩子习惯了听你表扬,害怕去挑战更有难度的任务。
从小,孩子完成某个小事,比如孩子吃了一大口饭,或是自己穿衣服了,我们脱口而出:"你做的真棒,你真厉害,你怎么这么棒啊?"
这样的表扬像是糖果,孩子对糖果是上瘾的,他会渴求你的表扬。长期在你的无处不在的表扬下,当孩子遇到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就会害怕因为失败而得不到你的表扬。
我们说这样的孩子是有一颗玻璃心,当他遇到一点点的挫败,又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自己时,小的孩子会哭,烦躁,大的孩子会表现成直接放弃,或是麻木,你怎么劝他去坚持,他也不愿意继续。
第二,你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救火员。
孩子堆乐高的积木,两节没有扣上时;孩子画画时,胶水没有涂好,所以只没有办法把材料粘在画面上;孩子在床底下拿小汽车,总是拿不到时,你总会自告奋勇的说:"来,妈妈帮你。"
那些看起来所谓的小事,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这些小挑战让孩子觉得沮丧,有挫败感,这时,我们需要给他的是帮助他前进一小步,轻轻的助推一下,比如说告诉他,可以怎么粘,告诉他两节积木中间彼此卡住的位置,告诉他再试试用另一面也涂上一点胶水,告诉他可以用个工具把床底下的小车弄出来。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克服挫折。
如果真的变成孩子遇到困难的救火员,那么孩子遇到火的时候,他不会自己成为救火员来解决问题,而是习惯性的找妈妈。反正有妈妈在,反正妈妈是后盾。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容易变成妈宝女或者是妈宝男,被社会所嫌弃。
第三:孩子受挫沮丧放弃的事,责怪和抱怨会让关系越来越远。
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过:"家里人带孩子学习数学,让孩子理解'5+1等于6',孩子就是不理解。家里人因为经常做生意,会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孩子都不懂。往往就会直接来一句'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孩子不会就是不会,会难过,害怕和沮丧,你一责怪,转变成逃避,放弃和麻木。 这个时候你说再多,孩子都是油盐不进,你越失望,孩子越逃避,你逼越紧,孩子退越远。
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毅能力?
第一步,找到孩子愿意坚持的事情,并鼓励一直坚持下去。
有些妈妈会觉得,根本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机会去尝试和寻找,要知道寻找和试错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体育心理学家有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在专攻一项运动之前,尝过不同运动的运动员发展会更好。因此早期的广泛尝试,会帮助运动员确定哪项运动更适合自己,跳过这个阶段尝试的人,虽然,早期的竞争优势会明显,但是后期的倦怠的可能性会更大。
对这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在于培养孩子兴趣阶段,广泛的尝试很重要,孩子不关心未来会怎样,他只关心当下是否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
如果这个阶段是你代替孩子去寻找他爱做的事情,那么孩子放弃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孩子发现感兴趣的事情,需要让孩子坚持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再去谈喜不喜欢。
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Angela Duckworth 在 TED 论坛发表了关于 Grit(坚毅)的演讲,她的观点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Angela 家里有一条家规:“难事原则”。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难事”,但要承诺坚持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放弃,之后可以选择退出或继续。她的大女儿在多年里,先后尝试了芭蕾舞、体操、田径、手工及钢琴之后,最终在中提琴上坚持了下来,而且兴趣一直在增加。这个兼顾了坚持和兴趣的“难事原则”,我们可以试试。
第二,让孩子精通半个技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什么是刻意联系?Angela 告诉我们要想走向卓越,需要“刻意练习”。首先,要专注于整体表现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方面,设立一个改进目标。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努力。最后,积极寻求外界的反馈,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直到达到目标。这样的方法在用户思维中有提及。
什么是用户思维的更好的练习?<用户思维+>作者凯西·赛拉指出,在协助用户“刻意练习”时, 在一些领域,初学者需要一些半生不熟的技能,但用户完成了起步阶段,就要去协助他们到精通半个技能,因为精通半个技能比知道一些不熟的技能要好的多。
怎么做到精通半个技能呢?就是把这半个技能划分成更小细粒度的子技能,通常情况下,更细粒度的子技能学习法是构建技能的最佳途径。
这些小任务正是用户不太会,通过刻意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把不常见的有难度事件重复化正是商学院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结果并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两个月做出两次决策,而使自己每周二十次做出模拟决策,才会在商业案例上的精进更出色。
再比如著名导演卡梅隆,拍摄的《阿凡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卡梅隆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成就,就是因为在他善于将大任务分解成众多细小任务,并且他在每一个小任务当中,都在重复的练习。
卡梅隆在拍摄《阿凡达》影片的时候,他让团队描绘出整个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环境,卡梅隆自己手绘了30多张外星动物的效果图,交给动物专家去修正,不符合科学的细节,反复的修改定稿。
他还在语言方面找来语言学家,专门为这个星球的人创造一种语言,并要求配音人员学会,而且卡梅隆电影主创团队甚至制作出一本200页的书《阿凡达潘多拉星球生物和社会史机密报告》,专门介绍他们创作的潘多拉星球。
正是源于小任务的不断研究和练习,才能使得某一个技能不断完善,带给用户卓越的感受。不断完成小任务的感受,其实就是玩游戏《超级玛丽》 的体验:通过一个个设置好的由易至难的关卡,这种感受就会提供给玛丽蘑菇,这些蘑菇就让玛丽变大一点,使她更容易跨过障碍,更有能力克服障碍 ,最后成功到达最终目的地。
正是这样小技能上的成就,会激励孩子不断向前.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看看什么是他可以精通的子技能,先前进一小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和孩子一起培养成长型心态。
Angela 在演讲里提到坚毅和成长型心态有很大关系,什么是成长型心态呢?就是面对失败和挑战,会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哈利福特曾经说过:"不管你认为能或不能,你总是对的。"成长型心态是相对于固定型心态的人来说,遇到失败时,他们会觉得"我就知道我不行,我做不好,很难。"
成长型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呢?被鼓励的孩子就会拥有成长心态,被表扬的孩子就会拥有固定型心态。孩子说:"妈妈,很难,我不会做。"固定型妈妈会怎么说:"你看你这么简单都不会,我跟你说了几遍。你刚才有没有在听啊?你脑子去哪儿了?"
而成长型心态的妈妈会说,我看到你刚才思考了一小会儿,是觉得有点难是吗?你先想一想,是不是可以想出一小步,不需要全部解决。"当孩子相信改变真的可以发生,就会成为成长型心态,所以你希望孩子自己会解决问题,你首先得成为一个成长型心态的妈妈。
正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解决的方式拉开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像赛跑,开始每个人都意气风发,唯有力竭时,才能看出差距。
而这种差距不仅仅是孩子能以多快的速度跑完全程,更重要的是,孩子以什么样的姿态到达终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