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蒙蒙的下雨天,我躲在文字的口罩后面,刷新着自己对纽约疫情的悲悯情怀。
突然,海外党的笔友群里跳出一条消息:纽约策展人设计师张兰车祸身亡。出事地点就在华盛顿大桥附近,走在人行道上的她,被一辆左拐弯的车辆撞飞。那个路口是小镇居民换乘公交地铁去曼哈顿时,常常要经过的地方。
看着悼念蓝蓝的文章和照片,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她不是倒在冠状病毒之下,而是倒在了车祸中。
请容我平复一下震惊和难过的情绪,选择性地回溯一下,把回忆慢慢咀嚼。我认识蓝蓝有两年多了,我们相识在简书的专题里,那时叫《时差党》后来改名为《海外党》。
印象最深的是她写的《纽约地铁故事》系列连载,她能做到每天更新一篇。她的观察力很强,在拥挤的地铁里,捕捉普通人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却也生动有趣。这本书她正在整理,希望正式出版,编辑也在和她讨论了,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她就这么一下子走了。
记得她有时也会和我们分享写作心得,说她在下班路上写出这些文章,都是用手机语音完成后稍作修改之作。
有一天她在微信上对我说:“我们几个好友开了公众号,你有空来看看吧!”我说好,随即关注了她们的公众号。几个作者都是女性,文风各有所长,她们都在纽约,公众号里的文章亲切感人,带着专业作家的气息,令我刮目相看。
偶尔,她也会分享自己在海边的照片,照片中的女人笑容灿烂,妩媚动人。
她的女儿在纽约试穿婚纱的场景,成为她们母女最后一次见面的定格。
车祸前,她仍以日记的形式描述着纽约人在抗疫中的生活,随着纽约疫情日益严峻,她的《疫情中的纽约人》吸引了很多读者。
她最后一篇文章停留在25日,描述了纽约各大医院防疫物資短缺的状况。她也描述了当地华人志愿者的贡献。
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一月初黄鹤楼周边的疫情仿佛遥远了,我的心从那里又被揪到纽约。眼下,我们只能在她留下的文字里缅怀纪念她了。
我没有哲学家的目光,能穿越暂时昏暗的疫情,剔除记忆的伪装,还原彼时的熟悉和陌生,在这场被搅浑的游戏中,定规则的大神,早已在远处不动声色地观望。
生活魔幻般滚滚而过,这样继续沉浸下去,一日三餐,洗洗刷刷,但有的人走了,不再回来,只有她留下的文字在角落里闪烁着。
更多疫情日记尽在海外生活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