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某次期末考结束,我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廊桥遗梦》,那时我们班早恋的几对正被老师和家长们围追堵截,闹的沸沸扬扬,我们不拍拖的也被动地接受着情感教育。不记得当时怎么哭得稀里哗啦看完电影的,但女主角目送金凯德的悲情画面,和伴随而起主题音乐至今还萦绕耳际。
电影和小说都很经典,以致这么多年被人一次次各种解读。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陆琪读书会把它作为爱情教科书来解读。今天我读的是微信读书的电子书,看封面小伙伴的评论说,迫不及待地放入书架,然而翻开却发现是英文版,大呼微信读书用心险恶。后来有小伙伴执着地往后翻,直到发现后半部分是中文。( ̄▽ ̄)"🙂,说明喜爱这本书的人的确很多,插句题外话。
小说原版标题为《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直译:麦迪逊镇之桥,资深翻译家资中筠女士把她译为《廊桥遗梦》,富有诗意,为悲剧做了注脚。
有人说这是一本讲述婚外情的书,有人说是婚姻责任战胜爱情或情爱的书,今天我不想说爱情、婚姻责任、情爱这些话题,只想谈谈小说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序言里作者说明是听来的故事,可是进入正文,一句句读下去却把人带入到美国西部,一个国家地理杂志社摄影记者的生活中。人物轮廓清晰分明,他生活的环境、他的个性、经历也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后面女主角出场也是那么的自然,就像金凯德眼中的景象,不急不徐地推到你眼前。
特别是开篇对金凯德的描述:他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有时好像很普通,有时又虚无缥缈;他的作品表现出精美绝伦的专业修养,然而他把自己看成是一种在一个日益醉心于组织化的世界中正在被淘汰的稀有雄性动物,他谈到他头脑中时光的“残酷哀号。” 他在孩提时代就感到自己有种漫无边际的思想,一种难耐的渴望和悲剧意识,与超强的体力和智力的结合。
从书中的时间脉络看,小说应该是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却刻画出金凯德对自己即将消失(不为时代发展所接受)的精美绝伦的专业技术的坚守,这种个人力量和时代的角力,放在人工智能快速取代专业技术人员的今天,我们特别容易理解这种曾经令人望尘莫及的技艺,一夕之间废于无形的感受,这注定是时代发展的宿命。坚守就仿佛是一个明明知道前行必死无疑的人,却依然穿戴整齐,决绝地走完自己设定的不归路,那样英勇地赴死。
小说一开始就渲染铺陈男主角的悲剧性格,一直到邂逅女主人。用弗朗西斯卡的话说,是四天时间,他给了她一生,给了她整个宇宙,把她分散的部件合成了一个整体;此后就是漫长的,在刀刃边缘不停的权衡、思念。就算她俩讨论过女主人公是留是走已成定局,弗朗西斯卡的一家人回来后,金凯德还是选择在小镇附近待了一个星期,等待弗朗西斯卡最后的决定。
他们都知道,此后只要他和她谈一次话,她就会去找他;她如果给他写信,他也会来找她。事情就在这一发之际。然而他们都没有。这注定是一个悲情剧,任由疯狂漫长的欲望之草生生灭灭,他们谁都没有迈出一步。
这种悲情的底色从始至终都浓浓地存在着,揪着读者的心。他们是那样的天造地设,却被生活结出的茧壳包裹住,压在心底。悲剧总是令人难忘的,就像金凯德不事张扬,但坚决地做最后一个消逝的雄性动物的一样,勇敢地做到了当今高度组织化社会中,最后一个如此坚守爱情的稀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