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是将原先是你的但归另一个人所有的财产重新买回来。希伯来语有一个类似含意的词是“释放”。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谓基督拯救世人之道。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他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
自由与希望最平常可见,没人会否决,小学的孩子对于自由与希望也能信手拈来。但是在肖申克监狱里,希望却成了最危险最可怕的事物,而自由,什么是自由?肖申克监狱里关着的人恐怕没人会知道。
当然,是在安迪受冤入狱之前。
入狱后的安迪凭借自己精通的数字知识为狱警解决税务上的问题,换来的是安迪些许的相对自由与给朋友们的冰镇啤酒。展露出作用的安迪成了狱警们和典狱长的眼前红人。安迪开始改变行尸走肉般的肖申克监狱生活。
《费加罗的婚礼》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但我从中听到了自由。瘫坐在椅子上,浑身放松,微闭双眼,好像置身于夏日午后凉爽的沙滩,海鸥的鸣叫与海浪的涛声回响于耳旁。肖申克的人们听不懂,他们也不会想到自由,但都放下手中活,去听那听不懂的天籁之音。这一刻,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间。也许唯一得到享受的仅有安迪一人,他得到了自由,感受到了希望。
自由与希望不被这里的人理解。牢笼里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谈论自由、妄图希望呢?我想,肖申克里的人们是这样认为。不如意事常八九,是的,所以人们清楚记得所有的不如意事,八九之外余下的一二如意事又会有谁想起过。兴许对于牢笼里的人来说,如意事就是飘渺事,不值得被想起占用午间时光。
吃饭睡觉工作三点一线的监狱生活,没有可以丰富和陶冶精神世界的事物,于外部则是同地狱一样,而对监狱里的人却仿佛活的自在。每周的信件最终让州政府屈服,拨款且捐赠图书。安迪改造扩建了图书馆,使得肖申克的住民们有了得以认识自己的机会。安迪不属于肖申克,也从来没有属于过肖申克。除了安迪,最了解这一点的就是瑞德。瑞德知道安迪的羽毛光鲜亮丽,迟早会飞出囚笼。作为安迪的朋友,瑞德由衷地开心。可瑞德终究是肖申克的住民,对于外面的世界早已失去了想象,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喜欢的口琴也从未向人提起。这是悲伤的故事,但这又是无奈的生活,要想活着,就只能苟存于囚笼的体制下,不会反抗,也不会反抗。
“你要相信每个苦难的生命,都会迎来一个摩西,相信他的强大和慈悲,相信他的权杖会分开红海的水,带你抵达丰饶之地,上帝之城。”这个故事里的摩西就是安迪,显而易见的,他会拯救肖申克里的生命,或者说,是对生命的救赎。强大的主角终将会战胜邪恶,带领人们走脱泥潭。这是常见的故事类型和常见的句式,美中不足的,再美的故事也是故事,安迪不是摩西。安迪没有权杖,摩西没有囚笼。
知道安迪受冤真相的汤米被典狱长和狱警杀害,目的是不让做假账的安迪出去后说漏嘴,也是不想放开安迪这个招财猫。不敢放开,也不想放开。自信能够玩弄安迪于鼓掌之间的典狱长如往日一般,安迪负责做假账,他负责收钱。戒心对于典狱长来说毫无用处,他不相信有人能够在他的王国里玩出花样。对于这里的住民来说,的确是这样。不知道自由和憎恨希望的人又能翻起多大的浪花?又为什么要翻起浪花搅动宁静的日子?
定式的思维是牢扎在每个人的心底的种子,生根,发芽。安迪送来的口风琴如湍流洪水一遍遍冲刷着在瑞德心底生根发芽的种子,一遍遍,一遍遍,将土壤冲刷松动。
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如说到底是生活来源于艺术。越狱前安迪换下典狱长的鞋子,紧贴着身的衬衣,自由也要体面。极具戏剧化的越狱镜头,画面转切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出狱后的瑞德没有选择和布鲁克斯一样的结局。他们二人对于外面的世界就像是两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着恐惧与不安。松动土壤的种子没了根,也就注定没有办法继续存活。
后来的一切,像早晨八九点钟的阳光,温暖,希望。
救赎不是遮住阳光的窗帘,也不是被窗帘遮住的阳光。所谓救赎,是与自己的和解,无关他人。或许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救赎,也根本就不存在谁救赎谁。越不相信希望的,其实也最相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