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芳华》这部电影前,我已经先看到了若干影评,印象最深的就是“活雷锋”刘峰和被人排挤的何小萍。为什么这部电影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我想那是因为刘峰和何小萍的故事已经在千千万万的人身上发生过。
何小萍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父亲在劳改,母亲带着她改嫁,却被母亲忽视,弟妹欺负。当她离开家到了文工团时,她以为从此走上了幸福的道路,可是她不知道:有一种命运叫做“轮回”。
何小萍的内心是脆弱的,也是自卑的。她离开了那个让她失望的家,却没有改变这种性格。她一直在压抑自己,一直在隐忍。第一次的“军装事件”,因为她的自卑,所以她害怕被拒绝,以至于不敢大大方方地去找战友借军装,而是在别人吃饭时,悄悄地拿走军装。这种做法,我想不仅仅林丁丁会愤怒,正常的人都会感到愤怒。在林丁丁第一次问何小萍有没有拿她的军装时,她撒谎了,而且底气明显不足。
我们常说“气场”,那么气场是什么呢?气场就是你的内在在外在的表现。何小萍的内在是不健康的,是极其脆弱和自卑的,所以她的外在表现也是让人感到不舒服的。这不是她的错,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给予包容和谅解呢?
和其实何小萍是很幸运的,她的分队长对她极其赏识,如果她能识别到别人对她的好,用努力和出色的成绩来展现自己,或许她的命运又会是另一种结局。可是她呢,却在刘峰被处分后,把自己的心门关死了,在需要她上台演出时花样百出。她把自己的眼光盯在了自己命运悲惨的那一部分上,却从没有睁开眼看看命运给她的机会和馈赠。最后,当荣誉和别人的崇拜向她袭来时,她却自己承受不住了,因为她习惯了被欺负,被忽视。
人性的复杂和脆弱,比我们想象得更甚。内心的疾病其实比生理的疾病更严重。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心理的疾病,也不敢去承认我们的内心不健康,需要诊治。但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或好或坏,是我们心理组成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们对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以及自己认知的有限,还有我们教育的局限性,常常会让我们过度压抑自己,时间久了,便会形成心理顽疾。希望何小萍能让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去正面认知心理学,认知自己的心理问题。
在这部电影中,刘峰是被同情和惋惜的,可是于我来说,对他却是极其愤怒的。
刘峰被称为“活雷锋”,从来都是在无私的付出,如圣人般,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大家也习惯了他的付出,渐渐地便认为他只会付出,不求回报。可是作为人,怎么会没有欲求呢?当他表达出自己对林丁丁的爱慕时,当他控制不住原始的冲动时,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就崩塌了,这也是他命运的悲剧所在。
生活中如同刘峰这类人,常常被我们称为“老好人”,而“老好人”却常常被人欺负。其实老好人的潜意识是极其自私的。他们一直在为别人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但是其实他们的潜意识里是这样的:你看我都对你这么好了,如果你对我不好,就是你的问题。我是好人,你是坏人。如果我们的关系出了问题,就是你的问题。可是这类人,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付出,他们是在享受自己的付出,时间久了,别人也习惯了他们的付出。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不平衡的,你看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为什么对我不好。与这类人相处,我们的内心会有内疚感。好的关系,是双方的付出对等,内疚感大家一起抗。而一方过度地付出,一方过度地内疚,这种关系迟早会失衡,最终会走向破裂。
剧中的刘峰主动把进修的名额让给别人,在我看来其实有点可笑。领导选中他,一定是因为他的某一方面极其出色,可是他却擅自替领导做了主,把名额让给了别人,只因为别人需要这个名额。其实我觉得,他不去进修可以,但是不应该把自己进修的名额让给他认为需要的人。如果都这样样,那么国家还怎么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这种格局其实非常地小,只局限在个人的一种英雄主义。
在运送弹药的时候,他的胳膊的动脉已经被打穿,副指导员提出让他先回去治疗,可是他却非要自己坚守在那里。其实这种牺牲真得有点可惜,如果是牺牲在战场上,那是真正的国家英雄。可是,当不必要的牺牲可以避免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能善待自己?一个不能善待自己的人,又怎么能善待别人呢?如果他想用这种方式让林丁丁记住他,更是可悲的,于他于林丁丁,都是极大地不公平。
我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家庭。我的爷爷在一次夜归中,被车撞伤,肇事司机极其残忍,拖行数十米之后逃逸。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在寒冷的冬夜里。满身是血的躺了几个小时。后来爷爷痊愈后,竟然劝大家不要去找肇事司机,他说:"这种事情搁谁谁都会跑。“后来,他一直活在内疚中,内疚因为自己受伤花了儿女太多的钱。那几年,爷爷一直感叹:为什么自己一生善良,老了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在我看来,肇事司机犯了错,就应该为他的错误接受应有的惩罚,作为受害者,原谅他就是对自己的不公平,也是对他的不公平。爷爷抚养儿女长大,儿女有赡养他的责任,没有必要为此让自己活在自责中。
是的,爷爷一生对别人无愧,他出事的那天晚上,有人怜惜他年老,要送他回家,几里路的路程,他却怎么都不肯,就是因为怕麻烦别人。爷爷的哥哥年轻时游手好闲,弄得家不成家,爷爷在自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承担着哥哥一家的责任,以至于奶奶怨了他一辈子。可他的那个瞎眼的侄子呢,视他为仇人,骂了他一辈子,在他离世前夕,还在破口大骂,连带我们这些后辈,也跟着被骂。
我多么希望爷爷能自私一点,对他自己好点,也让我们这些亲人的内心,好受一点。
爷爷的这种作风和性格,又传到了爸爸的身上,爸爸也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无私付出,别人视为理所当然,他的内心却是愤懑的,这些愤怒的情绪又传到了妈妈的身上,妈妈又传到了我的身上,我又传到了闺蜜的身上,看,这就是老好人,他们的善良伤害的都是自己最亲的人。
我多么希望我的爸爸妈妈能自私一点,能为自己而活,能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多么希望他们能痛痛快快地和他们的兄弟姐妹,和奶奶吵一架。当然,我也很爱我的奶奶,但是这跟她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并不冲突。这种”老好人“式的善良,其实是极其自私的,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内心承受愧疚感,总是在伤害自己最亲的人。
真正的善良,首先是善待自己,然后才能好好地善待别人。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善待,那么你的善良里一定包含了太多的隐忍和自我压抑,时间久了,一定会出问题的。而这些愤怒和压抑,也会通过另一种更可怕的方式表现出来。
什么是善待自己呢?从心理学上说,就是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该表达愤怒就要表达愤怒,该接受别人的付出就要接受别人的付出,该索取就要索取。如《欢乐颂》中的曲筱绡,那才是真正的善良。
《芳华》的作者严歌苓,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她的作品倾注了她的全部感情,所以她的作品总是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其实《芳华》里有太多可以写的话题,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哭了好几次。但是这篇文章就此打住,等我看完了小说,还要再好好写一写《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