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到、被鼓励是治疗成长痛最好的特效药!
9月底在上海参加百特总部的团建,两天的内容,第一天是室内的工作坊,大家席地而坐,看着周遭陌生的新面孔,才发觉一直埋头于一线的我,竟没注意到百特进了很多我不认识的新人,而且部门划分得更加清晰了,即使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不断听到产品化、客户需求、用户需求、机构发展、业务发展、员工成长、筹款多元化这些词,但仍然听不懂负责研发的社企不断提到的“市场部、销售部、产品经理”等关键词,在团队讨论的时候才发现:天,产品经理居然需要有那么强大的功能!然后因为某一个问题,另一个小组居然对我们认为很清晰的某一定义死抠不放,在强大的唐女神的点拨下,对方确认了使用场景后,瞬间认同前面小组的观点,于是,我突然明白了:
第一所有问题的讨论都要基于具体场景,否则其实就没有在同一个频率上沟通;
第二机构转型过程中的阵痛需要止疼药,在产品化落地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的策略、室内团建不断听到的新词及其强大的内涵带给我这种工作了十几年,入职三年的“老员工”的不适感都是阵痛的一部分,而新入职的员工,在听到这些时不适感会比我更强烈,那么这些不适感需要被看见、被解决,同时任何一点点新的尝试和成长在被看见后都需要被鼓励,如果说“使命感是公益人最好的春药,那么被看到、被鼓励就是治疗成长痛最好的特效药!”
重新回到自己一线的工作中来的时候,我会发现,习惯站在培训场上答疑的我,已经渐渐淡忘了新鲜事物带给我冲击时的痛苦,我会沉浸在自己的逻辑里,并在自己的逻辑里去思考别人的痛点,但别人的疼痛一定是在别人的思维模式、生活场景中才能真的被看见,才能真的看到别人的尝试和成长。给到的鼓励和支持才是有效的,否则都会变成“一厢情愿的我为你好!”所有的我为你好,代表着你去试试我的意见,但是结果得你自己承担!这并不是负责任的做法。所以在开始尝试着一件新事物之前,到一线去,跟老师们在一起!这样的决定意味着:
感受老师们面对跟项目班配搭进来的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整时的不适,承认这种不适带给大家的感觉,看见大家的努力并给到针对性的支持很重要;
珍惜所有愿意忍下阵痛跟随前行的老师,成就感是使命感的前奏,希望孩子们获得成就感之前,我们驻点的同事跟一线的老师一样,都需要被认可,需要成就感,直到这种感觉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化学反应才会真的开始,使命感才会真的被建立起来;
同样的,这些化学反应真的开始时,当地的自循环系统才能真正运作起来。
所以,在前行的路上默念,进入到具体的场景中去看见,去支持,去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