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乾隆帝到过六次的地方, 这里是风情独特的“园林之镇”,每一座庭院都藏着百年前的私家故事,青山绿水与皇家古韵在这里融合的恰到好处,这里就是苏州「木渎古镇」。
位于苏州市西南边的木渎古镇,有着和苏州古镇一样悠久的历史,它依山而筑,傍水而建,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沿着主街山塘街,排布着一系列的古典园林,一条香溪川流而过,秀美中多了分灵动。
风光无限的木渎,名胜古迹遍布,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多达20多处,包含严家花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古松园等古典园林,集合了苏州园林的精美与雅趣。难怪乾隆下江南,每每不会错过游览此地,随着历史的脚步,走进百年园林,体会那份失落的美好与闲适。
虹饮山房,是乾隆当时的民间行宫,你可以理解为,是他爆改的一间皇家民宿。门对香溪,背靠灵岩,因此被方志赞誉“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是众多园林中的翘楚。既然来到木渎古镇,如此佳处,岂可不游?
清代时,虹饮山房主人徐士元是位落地秀才,一生不慕功名,唯好居家读书,也喜欢邀请好友在园中吟诗饮酒为乐。据说此园“虹饮”之名,便是因为徐士元不仅嗜酒,而且酒量极大。其实靠谱的说法是由于宅园毗邻虹桥,所谓“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由三个部分组成:中路为门厅、舞彩堂、春晖楼(戏台),庭院开阔,东西都是明代园林,东园为小隐园,西园为秀野园,格局兼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和北方园林的雄丽。
“民间行宫”的架势,从门口便给游人深刻印象:石狮分立左右,古代只有官员衙署和府邸可以摆设;门厅面阔五间,而且立着木栅栏,一副官家气派。大门上的金字匾额由清代名臣刘墉题写。据说清高宗乾隆帝下江南,六次到木渎,每次都是行舟香溪,在虹饮山房门前登岸,至今仍有御码头和碑亭。这位自诩风流的皇帝悠游虹饮山房园林,看戏,品茗,用膳,刘墉、和珅、纪晓岚等随驾、迎驾的大臣们也下榻于此。
走过门厅后的第一进庭院东首有一座两层六角亭子,挂着“翠幄”匾额,落款是景仰居士。亭子年岁颇久,门、柱、檐油漆有些斑驳,亭中放着一个大理石插屏。
舞彩堂,是主要的厅堂,卷棚歇山顶,四角飞檐高挑,四平八稳,宽敞大气,端庄的黑色调从门厅延伸到这里,布满整个虹饮山房,不似一般民间宅院园林,给人法度严谨的“行宫”气息,又不像正式的官方建筑那么肃穆。这是当年乾隆帝接见地方官员的议事厅,堂中横匾“程子四箴”为刘墉题写。厅堂后半部分是乾隆帝看戏的地方,正对着堂后的戏台。
站在舞彩堂后门处,顿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高处是蔚蓝晴空,漂浮着悠悠白云,远处是春晖楼和御戏台,飞檐翘角,巍然耸立;两旁连接着两层抄手游廊与舞彩堂相衔接,建筑周正,考虑周全;建筑环抱中的宽广庭院足足有近半个足球场大小。
春晖楼名得自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孟郊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楼戏台原是主人徐士元为孝顺父母而建,供二老观赏戏曲;后来乾隆帝六下江南,到此听戏,因此被称作“御戏台”。戏台上高挂着“春晖楼”牌匾。连接春晖楼和舞彩堂的抄手游廊中,悬挂着很多古旧的木制匾额,都是赞美品德和寿辰的吉祥祝福话语,有的描金彩漆都褪色、脱落,愈加显出历史的沧桑。漏窗上则是塑造着花鸟虫鱼,还有琴棋书画。
西园原是明代秀野园,有一处很大的池塘取名“羡鱼池”。池北的两座轩厅内就是清代圣旨馆,其间以走廊相连。西园内设有木渎圣旨珍藏馆,分为四个部分:清代圣旨馆、科举制度馆、宫廷用品馆、清代牌匾馆。在向前走是小隐斋,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斋的名字寄托了园主不问世务的心境,正好悠游于小隐园中。
木渎是精致的,精致的是古镇花窗中美人过后留下的清香和倩影,蒙雨中流露出的平淡和从容;木渎是大气的,大气的是古镇文明时空界限的超越,绚烂里突现的思想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