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
在近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拖延症已经成为阻碍我学习进步的大头。老师/同学举过这样的例子:我要写某门课的作业,但我先去看视频课;我要写论文,但我先去找资料等等。在我看来,这些都不算是拖延症,如果对知识点一窍不通,看到题目胡乱作答,批改下来全是错误,又有什么用?不如花一点时间先去巩固知识,再去写作业效率会高的多,不仅作业质量上去了,还真正领悟知识(同样的,写论文的例子也是这样)。因为这样的观点,每次作业都拖到最后一刻,还美名其曰“磨刀不误砍柴工”。
2. 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对应的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最重要的是对于拖延的定义,特别是隐形拖延的理解:看似做与目标相关的事,实际上对目标的实现毫无帮助(目标毫无进展)。就像是老师举的一个例子:我报名了这堂视频课,是想在这里学到些什么,但我一直在看视频,看完了也好像没学到什么。这是隐性拖延的最好例子,所以我形成了以下原则:
A. 本来为完成目标界定的时间范围绝对不能超过:可以用一段时间去复习巩固,但过后完成作业的时间相应要缩短(被复习所占用),这样在认定时间内的目标依旧能够完成(这无非是时间和专注力/效率之间的转化)。
B. 避免恶性循环,但事后必须反思成因,并有相应处罚:时间截止时设置闹钟,发现有拖延症现象,立刻放下手头任务,开始下一项并时刻告诫自己。一天学习任务结束,反思。
3. 原则检验
对A:时间:周日晚自习 地点:晚自习教室
老师布置第九章两节作业,翻开作业发现什么概念忘了,什么公式忘了,立刻离开作业,翻开书看,本来打算半小时一节,一小时完成,最后半小时理清概念,半小时迅速完成作业,成功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目标。
对B:时间:周六下午 地点:空教室
打算复习高数和无机化学,量大,感觉无从下笔,四处翻页一直到闹铃提醒,立刻合上高数书本,开始复习化学,事后认为是没有做好规划,惩罚自己在游戏时间把任务补完。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时间:每一次晚自习和双休日安排的学习时间
地点:自习教室
方法:积极主动的去自习教室并在开始学习前就不断提醒自己避免拖延症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老师是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