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真正关心的是,你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事情是什么?”
清明假期,赶在展览结束的前一天,终于看了惦念已久的比尔·维奥拉影像作品回顾展。
比尔·维奥拉是一位影像艺术大师。他用摄像机画画,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在复古的风格中,探讨生命的本质这一主题,关乎信仰,生,死,爱和恐惧。
去之前看了公众号上的介绍,当时最想看的是《救生筏》,真正看完后,最震撼的却是《殉道者》系列。
001 《救生筏》
《救生筏》中,开始是19位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男女站在一起,互不搭理。突然大水从两侧袭来,越来越猛,有人被水冲倒在地。一段时间后,大水退去,留下茫然的众人,有人抱在一起痛哭,有人互相搀扶着起来,画面结束。
比尔的很多作品是无声的,像《殉道者》《屈服》,而《救生筏》是有声音的,巨大的水声冲击着耳膜,坐在那里,好像真的和视频里的人一样,被水冲得东倒西歪。
而在作品中,真正感知到的更深层的含义也许是意公子所说的:“看到生命的脆弱,人的渺小,以及在灾难面前互相搀扶、安慰的温暖”。比尔费尽心思想让我们明白“除了信仰、活着、死亡和爱,别的都是浮云”。而选择用描绘苦难的方式来表达,是因为他觉得“先唤醒沉睡的身体,才有可能叫醒沉睡的心灵”。
002 《殉道者》系列
《殉道者》系列包含四幅作品:《殉道者之土》、《殉道者之气》、《殉道者之火》及《殉道者之水》。
所谓殉道,在这里指的是用水、火、土、气四种元素彻底冲刷身体,以这四种元素对身体带来的肆虐象征人世中的苦难,殉道者在这些苦难中坚定不屈,与苦难顽抗到底,最终迎来身心的彻底解放。
最初我以为殉道者指的是为某种信仰奉献生命的意思,类似一种献祭,而且是主动的献祭。而作品介绍中的含义似乎有些不同:水火土气所呈现出的最暴烈攻势,代表了殉道者经由死亡走向光明的道路中,那些最黑暗的时刻。
希腊语中,“殉道者”原意指“见证者”。在当今世界,大众传媒将我们所有人都变成了他人痛苦的见证者。旧时殉道者有作为的生命可以启迪我们,帮我们摆脱不作为的生命状态。他们亦是人性光辉的榜样,即便承受困苦、艰辛甚至死亡,却依然能保持对价值、信念和原则的坚守。
不知为何,一进入这个展厅我就安静下来了,不像其他展厅那样站在边上或者走马观花的随意看看,而是静静的,在每个作品前从头到尾仔细看了将近一小时。
《殉道者之水》
首先看的是离门最近的《殉道者之水》,也就是宣传海报上的那幅画。照片是静态的,虽然画面看起来很有动感,但依然是单一的画面。展厅呈现的是动态的效果,冲击感更甚。画面伊始,是一个赤着上身的“殉道者”侧身蜷缩在地面上,右手横放于腹部,左手置于胸前,闭着眼睛,面容安详,双脚绑着绳子,绳子由上方垂落下来,虚挂着。
过了一会,绳子缓慢拉紧,越拉越紧,渐渐地将他的双脚悬挂起来,人也慢慢着倒立着。与此同时,上方有水慢慢降下, 水势越来越大,狠狠冲刷着殉道者的身体,可听不见任何声音。画面的背景是黑色的,只有一束光从上方打下,打在水滴上,发光的水打在晶莹的身体上在黑暗背景的衬托下呈现出惊人的美感。可“殉道者”在承受着苦难,倒立的不适加上凶猛的水势攻击,起伏的腹部显示了他急促的呼吸,但他依然在抗争,他的手不是无力的垂落,而是有力的举起,在绳子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他的手从举重式的奋起,到挺起胸膛式的挺立。最终绳子完全升起,“殉道者”也慢慢消失于画面中。
《殉道者之火》
若说《殉道者之水》给我的感觉是视觉上的震撼,那《殉道者之火》则是心灵的冲击了。
画面伊始,是一位稍显年迈的“殉道者”坐在凳子上,闭着眼睛。过了一会,有小火苗从上方坠落,殉道者睁开眼睛,火苗越来越多,最终蔓延成汹涌的火海,将凳子上的“殉道者”包围其中。火势逐渐消散,“殉道者”带着释然的神情,靠在椅子上,头微微仰起。
我们都感受过水打在身上的感觉,可很少真正被火烤过。之前看照片时,我以为火只是在背后燃烧,也许有一些后期效果在其中,毕竟这是人为拍摄制作的。而我仔细观看作品时,清晰地看到火真的在他脚底燃烧,他的手指从平放到收缩,坐着的椅子是木制的,最后也烧成了灰烬。很显然,火是真实的。发现这个事实后我难过到有点窒息,简直不忍继续看下去,但最后让我坚持看完的,是他坚毅的眼神。近距离感受这种眼神,尤其在当时的情境下,震撼是无比强烈的,你在这个眼神中看不到一丝痛苦和忍耐,只有执着的坚定,他的眉头也始终没有皱一下。很难相信,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殉道者面对苦难如此坚定不移?我不由得想起比尔的那句拷问:“我真正关心的是,你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事情是什么?” 我真的没有答案。
《殉道者之气》
每幅作品都与我之前看宣传照片时想像的不一样,就像最初我也没理解何为“殉道者”一样。最初看到的图片是一位女性“殉道者”安静地被束于空中,双手被吊起,双脚也绑着,再用一根线栓在地上。开始时我没理解气这个元素如何“殉道”,看完后,才明白:“殉道”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是用某种元素彻底冲刷“殉道者”的躯体,《殉道者之气》也一样,“殉道者”置于空中,气的元素将其包围。但气不是温和的包围她,而是酝酿成巨风,以试图将其击垮之势来袭。
《殉道者之土》
同理,《殉道者之土》也是通过土这一元素展示另一种苦难,这个作品最惊叹的地方在于:这个土不是从上方坠落冲刷“殉道者”的,而是逆行的!画面开始,是一位男士“殉道者”手抱头,蹲在土堆之中,土已将他全身覆盖,只留一个头顶。慢慢的,土开始向上方飞去,就像上面有一个巨大的抽风机一样,越来越多的土向上飞去,“殉道者”身上的土慢慢减少,他也随之缓慢而有力的站起,光从上方洒落,细碎的土像金子一样,在黑色背景下的美感与《殉道者之水》相若。但这些狂沙以飞快的速度敲打在身上想必也是极为难受的,“殉道者”默默抗争着,最终土消散,他昂扬立于其中,神情满是坚毅。
关于殉道者系列
想起奇葩大会上可乐的一句话:苦难本身没有意义,对痛苦的反思和反击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如今的我们也许尚未经历生死的劫难,但生活大大小小的困境从未歇之,也许《殉道者》可以给我们启发,该如何更好的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吧。
003 其他作品
比尔的作品很多,此次展览分了4个馆陈列众多作品。展厅内是没有灯的,刚开始进1号厅时我胆战心惊,很多作品都没敢仔细看,几乎是落荒而逃。后来适应了之后,又回去1号展厅看了第二遍。4个展厅间有一些距离,我不停地在黑暗和光明之间来回切换,恍然间觉得好像是在虚幻与真实间切换,周遭的一切,亦真亦假。
除了《救生筏》和《殉道者》系列,还有另外几个比较打动我的作品:
《特里斯坦的上升》
描绘了人死后灵魂在原地升天的过程,仿佛灵魂被唤醒,受反向的瀑布水流牵引升上了天空。
这个作品是有声的,浩大的水流的声音雷霆般响彻耳际,心也随着上升的过程越揪越紧。画面最后,只剩一个空空的石台,而观众,好像也有点失魂落魄的空荡感,好怕怕。
《边缘行走》
两个男人在风起云涌的天空下,来到沙漠。他们在画面的尽头中出现并走向我们,他们所走的路线使他们彼此之间离得越来越近,直到肩并着肩。最终他们交错开来,彼此开始分离。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直到离开画面边缘。
《边缘行走》代表了父亲与儿子无可避免的分离,因为他们各自踏上了不同的生命旅程。
另外一个《相遇》场景和这个相似。这两幅作品的美在于虚虚实实的恍惚。画面开始,有两个人影在远处走来, 看不清面容,他们一直在走,可你会感觉他们像在原地行走一样,看着人在动,但一直离你很遥远,画面的恍惚感,就好像隔着火焰看对面的人,飘忽不定。后期听比尔采访时,他说这不是特效,就是真真实实的场景。拍摄时开车把演员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回来拍摄点摄影。演员就从那里一直朝着镜头走来。开始时模糊到看不清面容,等距离走到某一条线时,人影忽然清晰,那种感觉,像我们以前看的玄幻电影,神仙从另一个空间穿越过来,显现身形的那个瞬间。
《屈服》
描绘了男人和女人同步表演了三次情绪爆发而后虚脱的全过程,三次的情绪张力及持续时长依次递增。
额,一个词概括:无声嘶喊。
还有很多很唯美震撼的作品,如《倒之影》《火之女》等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一些没看完的,(要下午才展出,我眼睛已经看得不行了。。)如《擦肩而过》,是长达一小时的影片,据说是很多人回来二刷三刷的神作,去搜了下介绍:“维奥拉面对自己家中发生的诞生与死亡,思考了灵性上的终极问题,通过这件作品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黑白夜视图像和水下景象,描摹了徘徊在人类感知和意识边缘的暮色世界,在这里,心智的多重生活(记忆、现实及想象)合成一体。” 好像真的很赞啊!这才是重点啊!可我还是错过了。。还有《不知自己是何人何物》也没看到。
在这个影像追求越来越清晰的时代,比尔给我们呈现的却是虚虚实实的录影。你会被这种光与影的表达方式彻底震撼,因为这些画面描绘的远不是“具体的真实”,而是许多抽象的概念:信仰、灵魂、情绪和爱。而观众也会在观看过程中直击心灵深处,随之挣扎,窒息,哀伤,释然。也会在离开后沉默不语,静静地思考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
正如比尔·维奥拉所言:
“人类走到日新月异的今天,对自身本源问题的追问却日渐式微。在无“时” 无“刻”的作品里,观众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或麻木已久或无暇顾及的日常感知,逃离碎片化的狂潮,走出集体无意识之境,从而重回生命之思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