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寻书,一般便会去找各种推荐书单吧!但读书毕竟是件私人的事,还需自己找寻适合自己的方法。
推荐书单有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各种书商都会借着名人推荐,来为书籍提供各种畅销的机会。有些出版社或一些文化机构,也会评出很多各年度值得读的书。不可否认,一些被推荐的书真有其价值,它们对很多人产生良性的影响,但你未必在其中之列。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书。也许一开始不知道,会借助各种推荐的书单来找,这无可厚非。我自己也读过一些推荐的书,不过大多数还是不适合自己,当然也有感觉不错的。但如果在成长路上,一直去读别人推荐的书,就说明自己太懒或能力不够。
我自己总结了有三种获取自己想读书的途径。
1. 最巧妙的是与一本书的邂逅。自己在书店、图书馆,在一排排书架中,映入眼帘是玲琅满目的书籍,时而一本一本的寻找,时而随意的举目四望,突然,某本书吸引了你的注意,也许因为独特的封面,或者有趣的书名,或者作者的魅力,或者文字的吸引,你会爱上这本,并迫不及待地要细细品味一番。感觉很奇妙,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一般这种情况下的这本书最对你的胃口,同时读后对你的影响很深。当然这方法因无目的性,很耗时间。往往发生在,你要找某本书,结果带回来的是另一本意料之外的书。所以,偶尔逛书店,或买书时,把附近的其他书也瞄一眼。
2. 最实在的是在你需要某本书把它拿到手。这最有目的性,这样的书最有用,能解决问题,对你帮助很大。但有时未必你特别喜欢的,因为太过实用,反而会与书缺少亲密感。当然,也未必,有时因为特好,特能帮助自己,也会多了不少好感。
3. 最常用的是顺藤摸瓜,从一本书探索到另外一本。这有些探索的韵味,多了一些追查的蛛丝马迹,让寻书之旅柳暗花明。往往能找到数量比较多,同时符合自己口味的书。这类线索有书的主题,书的类别,某个作者,某个出版机构,书中提到的其他书名等等。比如我以前巧遇了《幸福的建筑》,尽管第一次涉及建筑类,却被美好的建筑吸引,我开始着手了解其他的建筑设计,再发展到了了解家居设计。在此同时,我也被 《幸福的建筑》里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所打动,我就这书的作者阿兰·德波顿先生,找了他的其他著作来看,发现每一本的质量都很好,对我的启发很大,这作者就成为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作者之一。再举个例子,我在一个课上,老师推荐了《吾国与吾民》,我去找来阅读,发现林语堂先生的解读中国人很独到,所以又找了他的《生活的艺术》,他更为提倡中国传统的那种生活艺术,这书中借此引用了很多古籍《幽梦影》的语录,我读时觉得这些语录很精妙地解读一种中式美学,所以买了 《幽梦影》,自己好好品读这本原著,实在很妙,优美的古文,寥寥几笔就将一个深刻的生活美学道理讲明白。这样的寻书之旅收获很大,往往会更加了解某个领域或某位作者,容易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希望自己的体验能对大伙有帮助。寻书之旅还是很花精力的,用心去找,才能找到情投意合的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