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的讲座不敢说是上大学以来收获最多的,但绝对是感触最深的。现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心灵鸡汤、成功秘诀、名人传奇早使我感到厌烦,我已经记不得我看的上一本励志书是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看的。
其实,但凡能给我们开讲座的人都可以说是行业里足够优秀的人,他们的资历、知识储备、社会地位甩我们好几条街,但是这样的距离会使我们产生不自信:我们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的天赋和聪明。一产生这种想法,便把自己和讲师划为两个世界,中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让我们不能产生共鸣。更何况那些成功秘笈和励志话语都大同小异,听的耳朵都生茧了。
昨天来给我们开讲座的应该还论不上是讲师,她们是我们的10级的学姐,一共三位,一位是跨专业保送到北师大法学的J学姐,一位是以高出第二名38分的成绩考入北大俄罗斯文学专业的S学姐,一位是保送到北外俄语高翻,已进入外交部的M学姐。她们可以说是我知道的讲师里面最年轻的,有的刚刚结束就业季,有的还在读研。这次讲座上,她们没有介绍学习方法,没有讲捷径,只是是讲了自己的经历,而这些经历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奇迹幸运,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
三位学姐性格不同,不仅从她们现在选择的专业工作,就从她们的讲话上就可以看出来,J学姐可以说是最聪明的,S学姐内向,M学姐开朗善谈一些。
J学姐讲的主要是跨专业保研。她没有太多的提及俄语,很多讲法学。问到她保研的经过,她说本来想考到香港,可是失败了,所以改去准备保送,但时间有些晚,很多学校都关闭了保送系统,她最终选择北师大法学。我想很可能这是她的无奈之举。她自己也笑称自己是前车之鉴,让我们早点定下目标,早做准备。
S学姐不太善于表达,问到她,她也是简单讲两句,很谦虚低调。在她的讲话中感觉她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学生,但我们仅从寥寥几语中就能感到她的勤奋和坚持。她大三没有选择出国,决定留在国内准备考研。只要提到北大,就不用怀疑,很难考。S学姐讲北大的考研会有一门大综合,考的范围极广:俄罗斯古今现代文学,欧洲古今现代文学,西方古今现代文学,古现代汉语等等。她能够以如此优秀的成绩考入北大,可见她的知识储备有多深厚。此外她强调了交友问题,她,包括老师都回忆,她大一时并不是个努力的孩子,大二突然“顿悟”(老师原话)了,每天坚持上自习,读很多书。有同学好奇,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是因为认识了一些优秀的人,觉得自己不能再闲散下去。她表示“朋友圈”很重要。
M学姐来的稍晚了一些,因为有研究生答辩(祝贺她顺利通过啦),但她讲的最多。她讲了现在的就业形式、实习和应聘工作的经验,可以感到她已经早于其余两个学姐踏入社会。她说她是一个“积极的人”,并鼓励我们也要做一个积极的人,积极的学习生活,积极的与人交流。她大三的时候选择了出国,但她没有满足于国外的学习(因为相对国内,国外的学习比较轻松),她把很重要的两本教材带到了国外,并自学背诵了词汇。她还讲到国外的课堂,老师全程用俄语授课,每一句话都是地道的俄语,她每节课都要记很多笔记,捕捉老师随口讲的成语、谚语,现在这些还是她翻译的宝贵参考资料。她也谈到交友,俄罗斯人有很强的两面性,平时很严肃,不容易接近,一旦成为朋友是很open的。俄罗斯有做客文化,哪怕还不是很熟,只要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他们都会欣然赴约。在俄罗斯,人们很喜欢гулять,就是散步,只要你愿意先迈出一步,先发出邀请,就可以交到朋友。
在几位学姐的谈话中,有一位学长的名字频繁出现。G学长在人大读研,现在被派到圣彼得堡学习,所以没能来到这次讲座。我觉得如果学长有兴趣写一本自传,一定卖的很好。大一他自己跑到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办公室,表示自己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之后就一直和副院长保持邮件来往;在大二才开始学的乌兹别克语,他大一时就主动询问老师如果自学乌语要看什么书;大三他选择出国,在准备回国时学姐们都惊呆了,好多人来给他送行;他总是给圣彼得堡、莫斯科的银行发邮件,询问人家需不需要中国实习生,就算被拒绝,也会主动表示自己可以不要任何酬劳,只是想要个学习的机会。很遗憾这次他没能到场,听听他自己的讲述。
要说聪明,给我的感觉J学姐应该是最聪明的(后来老师给他们的评价验证了我的想法),但从现在看,她比其余的三位应该说差了一点。从她们的讲述中,可以看出,S和M学姐目标性更强,做事学习更踏实。她们没有过人的记忆力,惊人的天赋,就靠每天的自习和积累。
很多人都说,“我挺聪明的,就是没好好学”。其实优秀和聪明不是对等的,聪明顶多能让你比别人成功的稍微容易那么一点点,真正优秀的人绝对不是靠聪明,或者说和普遍认为的聪明不同。
我认为,优秀的人聪明在于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应该怎样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真的那样做了。还有就是多读书,慎交友。
比起聪明,我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和积累向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