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用最精湛的语言,表达对人性最透彻的理解,是一部闪耀着理性光芒的讽刺喜剧。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贝内特太太就是这样一位智力贫乏、孤陋寡闻的女人。每逢遇到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她便要将其视为自己某位女儿的“合法财产”。她人生的大事,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人生的快慰,是访亲拜友和打听消息。
五个女儿,除了性情温柔的简和举止优雅的伊丽莎白,其余三个又傻又蠢。
这是古怪的贝内特先生对几个女儿的评价,他诙谐幽默,爱挖苦人。
贝内特先生,你怎么能这样糟蹋自己的孩子?你就喜欢气我,压根儿不体谅我那脆弱的神经。
你错怪我了,亲爱的。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啦。至少在这二十年里,我总是听见你郑重其事地说起它们。
初次舞会,宾利先生和简很快坠入爱河。但由于简的内敛羞涩,宾利小姐的从中作梗,致使恋人受尽折磨。
我们往往让虚荣心迷住了心窍。女人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男人就存心逗引她们这么幻想。
不爱交际的达西先生出于“傲慢”,出身卑微的伊丽莎白抱着“偏见”,导致两人心生龃龉。
达西先生:我对人一旦失去好感,便永远没有好感。
伊丽莎白: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男人,也休想让我嫁给你。
经历一番纠葛,彼此误会消除,双双结为伉俪。
但小说的艺术并非止步于此,而是贯穿在一幕幕滑稽荒唐的闹剧上,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人物中。
虚伪自负的柯林斯牧师是贝内特先生的表侄,他为了自身的利益,决定娶贝内特家的一个女儿为妻。
因为简待字闺中,他便向伊丽莎白求婚。贝内特太太一听大喜,于是两位蠢人自导自演了一出笑剧。
还多亏了贝内特先生的深明大义:
伊丽莎白,你面临着一个不幸的抉择。从今天起,你要和你父母中的一个成为陌路人。你要是不嫁给柯林斯先生,你母亲就永远不再见你了;你若是嫁给柯林斯先生,我就永远不再见你了。
伊丽莎白毅然决然地拒绝,柯林斯转而和夏洛特订婚。
当伊丽莎白觉得夏洛特完全丧失了理智,她却坦言道:
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意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挨冻受饥。
既然要和一个人过一辈子,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这是追求物质的婚姻,有悖于伊丽莎白的爱情观。
而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凯瑟琳夫人、柯林斯夫妇和威廉爵士四人打牌的桥段。
一般都是凯瑟琳夫人在讲话——不是指出其他三个人的错误,就是讲点她自己的趣闻轶事。她老人家每说一句话,柯林斯先生就附和一声;他每赢一次,就要谢夫人一番;如果觉得赢得太多,还要向夫人道歉。威廉爵士不大说话,只顾把一桩桩轶事和一个个贵人的名字存入脑海。
寥寥数语,把凯瑟琳夫人的自命不凡,柯林斯牧师的阿谀奉承,威廉爵士的爱慕虚荣,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还有恶习累累的威克姆。他诱引达西小姐,对伊丽莎白动机不纯,向金小姐献殷勤,又拐走莉迪亚。
简·奥斯汀通过描写莉迪亚和威克姆的私奔,着重刻画了贝内特太太的喜怒无常,世人的丑态百出。
贝内特太太一看到众人,那副样子果然不出所料,只见她哭天抹泪,懊悔不已,痛骂威克姆的卑劣行径,抱怨自己受苦受屈,几乎把每个人都责怪到了,唯独有一个人没责怪到,而女儿之所以铸成今天的大错,主要因为这个人的肆意纵容。
人人都说他是天下最邪恶的青年;人人都发觉,自己向来就不相信他那副伪善的面孔。
而简引以为戒:“女人一旦失去贞操,便永远无可挽回;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美貌固然不会永驻,名誉又何尝容易保全;对于那些轻薄的男子,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伊丽莎白这样回应威克姆的厚颜无耻:“对不要脸的人,决不能低估了其不要脸的程度。”
贝内特先生则讽刺道:“威克姆是我见到的最出众的一个人。他既会假笑,又会傻笑,对我们大家都很亲热。我为他感到无比自豪。”
不得不佩服,简·奥斯汀的妙语连珠,果真秒杀段子手啊!
读完这本书后,我仍旧兴味盎然,索性翻出电影来看。伊丽莎白的仪态大方,达西先生的迷人风度,深深攫住了我的心。
他要是想要舍弃我,只是对我感到惋惜,那我马上连惋惜也不去惋惜他。
也许谁也不可能没有弱点。不过我一生都在研究如何避免这些弱点,因为即使聪明绝顶的人,也会因为有了这些弱点,而经常招人嘲笑。
类似这种睿智的描写,小说中俯拾皆是,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还是一同去领略书影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