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像什么?爱像星期天的早晨;爱像什么?爱像拥抱着风;爱像什么?爱像紫色的梦幻;爱像什么?爱像说话的眼睛。”这是《爱像什么》的歌词。歌曲轻快,旋律优美,它告诉我们爱是时刻;是感觉;是期盼;是表达;这是作者对爱的感受和理解。
谈起爱,我们好像都很熟悉。我们的生活中充斥满爱的词汇,爱情、爱人、爱意、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更是要求我们爱党、爱集体、爱社会、爱人民。这些习惯成自然的表达和说教令我从来没有认真去思考爱是什么,总以为自己也懂爱,明白爱的意义。 可是当看到要开征遗产税的新闻,当听到要延长退休年龄的消息,直至十一长假期间央视扛着摄像机于街头巷尾间到处大谈爱国,我却突然思考起爱是什么来?
爱是什么?是情感还是行为?爱的价值在何处?是否要回报?爱有没有边界?如果有在哪里?爱会不会成为负担或伤害?会的话如何避免?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我发现自己从未系统地去思考过这些问题,即便曾对其中的某个问题思考过,岂不也是盲人摸象?当然,以我之水平无法告诉大家爱是什么,但如果不懂爱,如何去爱?所以希望我的思考有它山之石的作用,让人们想想爱是什么。
爱首先是一个情感名词,爱需要受体,也就是爱的对象 。当将爱付诸实施,爱又由情感名词变成行为动词。爱的价值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人们都期望通过爱获得快乐或者感念,从这个角度理解爱是需要回报的。
爱的对象比较多元,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感觉,甚至可以是一个群体或者组织。就爱一件物品、一个组织、一种行为等而言,施爱者都是期望爱的对象能够为自己提供物质或者情感的快乐,没有人愿意付出爱去换取痛苦。即便结果是换来痛苦,那也不是施爱者的初衷。如果爱的对象是人,情况就复杂一些。因为爱一些人有时是痛苦的,比如逝去的亲人,失去的爱人。虽然他们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或者已经不属于我们,我们却依然爱他。那么为什么痛苦还爱呢?我认为那是因为我们在痛苦的同时也感念了曾经的美好或者快乐,即便这种感念的结局以痛苦的形式反映出来。
我认为爱是有边界的,其边界就在于爱可爱之人,爱该爱之事,爱值爱之物。有人可能对此持反对意见,特别是宗教人士,他们也许觉得这违背了博爱。其实不然,即便博爱也有边界,博是广而不是无限。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物、事;不可爱,不值爱,不该爱。再宽广的爱都有底线,至少爱应该止于纵恶。爱魔鬼的目的是为了用爱去感化它,这样做是为善。反而如果施爱将会令一个人变坏,那这爱便不能施,这是为恶。
就施爱纵恶而言,梦鸽对李天一的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梦鸽的溺爱,哪来天一的张狂?梦鸽的溺爱造成天一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不懂敬畏的后果,最后也就断送了天一的人身自由,所以爱对梦鸽和天一来说都已经成为负担和伤害。而更严重的是梦鸽的爱不仅伤害到自己和天一,还透过天一伤害了社会。从梦鸽对天一爱的结果看,正是因为梦鸽不懂爱却自以为懂所致。施爱本来是美好的事情,却落得如此结局,这当然令梦鸽非常难以接受,但这是她错爱、滥爱造成的,所以这个苦果必须由她去扛。在以梦鸽的爱为戒的同时我也诅咒我们的教育,它用爱忽悠了我们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爱是什么,也不教育我们应该如何爱,天知道芸芸众生中如梦鸽者还有多少?
爱可爱之人,爱该爱之事,爱值爱之物。这既是判断又是选择,只有判断和选择正确,才能避免爱的悲剧。所以在爱之前要先考虑为什么爱,可不可爱,该不该爱,如何去爱,只有弄明白了爱才不迷茫。爱人是如此,爱国、爱党、爱组织、爱集体、爱领袖、也是如此。
只有糊涂的爱少了,这个世界才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