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第四天,我们一家还是窝在家里哪里也没去,虽然知道这时候出去玩到处都有很多人,但真的好久没有出去玩过了,因为带孩子真的能把一个人死死地绑在家里。
原本想着孩子已经一岁一个月了,女儿已经走得稳了,是否可以去近处玩一下呢?可孩子他爸从来没有这样打算过的样子。
公公婆婆来这里以后,他只带公公去看过一次球赛,全家一起出门游玩一次都没有。这次搬家后,附近更加不便利了,更加没有娱乐场所了。
一个多月了,婆婆只下楼过一次,其余有空闲的时间,要么坐着刷手机要么躺着刷手机,长期闷在家里,也难为她待得住。
带孩子的日子单调又枯燥,与社会和他人的联系薄弱到不行,我又不喜欢见人就跟他们聊很多私事,甚至连对门的邻居在外面跟我打招呼我都尴尬不已,眼睛左右闪躲,不敢直视。
可是人毕竟是需要交流的,在家跟他们三个我都没话可说。回老家之前,我还老找话题引婆婆聊天,想让她不那么无聊。现在这种想法也消失了。
有时候真的是言多必失,聊天聊多了,就会感觉好像两人多么亲近似的,有时候难免就会有不现实的一些期待,期待婆婆把你当家人。
其实你以为的永远只是你以为的。每个人对他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不符合他人期待的事情上做得再多,也无法得到他人真正的认可。
说起来,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总有媳妇会说,如果婆婆把媳妇当亲女儿,媳妇又怎么会不把她当亲妈?
醒醒吧!你真的能把婆婆当亲妈吗?就算能,你对亲妈又有多好呢?不过也许只有我是这样吧,永远都在期待被爱,都在衡量着如何付出才划算。
全职妈妈的圈子如此狭窄,聊来聊去除了孩子老公就是婆媳关系,真的很无聊,所以我退出了原来那个妈妈群。
现在的我不怎么爱抱怨了。李松蔚在他的书《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说:
某种意义上,真正不幸的人感知不到自己是“不幸”的。生活不就该是这样吗,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抱怨,说明他清楚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
这让我感叹不已,原来抱怨还可以这么理解!
但我还是认为抱怨带来的坏处更多。抱怨的人会把其他人推得更远,会让自己永远陷在抑郁的泥潭里,会永远停留在抱怨的层面无法采取行动改变自己。
少说几句抱怨,自己清净别人也清净。
有时候真的觉得少说话会让家庭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特别是当有人总想着指点你该怎么做事,而你心里对他的指点不耐烦的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有一股忍不住想要指点他人的冲动,好为人师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指点别人,好像如果别人听了,你的自尊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也许这是一种控制欲在作祟,也许这是我们追求优越感的表现,不然为什么会有人要求你切土豆时一定要竖着切不要横着切呢??
可是我们不明白的是,我们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个世界,控制不了他人,有很多时候甚至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否则为什么这么晚了我们还在刷手机?
以前我也像娃他爸一样,不自觉地就指点他人,现在我有些领悟了,不是那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孩子安全,我都不再多嘴了。
婆婆给孩子洗艾叶澡,澡盆的水放光后留下很明显的印迹,我不会去提醒她下次直接倒掉,不要打开排水口放水。
婆婆临睡前把手机放在被褥上充电,有着火风险,这个必须提醒。
很多小事都没必要上纲上线一再提醒他人该如何做,即使你说的是对的,当你这样指点他人时:“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怎么做对你最好。”这当然是一片好心,但这种好心有时会让人不大舒服。
可惜我家其他三个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既然意识到了,就更加不可能去指点他们该怎么做事了。
作为被指点的人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因为心里不舒服就跟他们吵架吧?不能。最好的方法就是:他说他的你做你的,只要这件事不重要。
当你不再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意见的时候,当你不再因为他人的主观指点而生气的时候,你就让自己脱离了他人的控制,真正做回了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