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届军训结束,从军训基地返回到学校时,总有一个孩子,因为父母有事不能按时来接,而拉着行李箱一直站在学校门口孤零零地等着。
初一新生军训,一般都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从孩子们开始排队上车开始,父母的心就始终被牵动着。不断地有新家长从刚刚组建的微信群里,加我为好友,千方百计地想从我这里掌握孩子训练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要么就是千叮咛万嘱托,反复询问孩子是不是鼻炎犯了?肠胃不好,有没有拉肚子?皮肤有没有过敏?
……
诸如此类,做了几年班主任的我,都表示理解。军训五天,基本上父母们就是抱着手机,等老师照片。看孩子们一日三餐的照片,训练、回宿舍休息……父母们的牵挂,隔着手机我都能感受到。
军训汇演的时间一般在周五下午进行,学校政教处也会统一向家长发短信,告知家长军训地点,邀请有空的家长前来观看孩子们的会操表演。
第一次和孩子分开这么久,大部分父母都很激动,早早的安排好时间,迫不及待来到军训地点,盼着早点见到孩子。
安全起见,班主任一定要做好统计,哪些孩子有父母接,哪些孩子没有人接。没有人接的,和带队老师一起坐大巴到学校,在学校门口等父母来接。
就像文章开头写的那样,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已经开心地和父母一起聊军训生活,改善伙食了。有的孩子,还站在门口焦急地等着父母来接。记得有一年,我带孩子们军训回来,陪一个孩子在学校门口等了两个多小时。这期间,孩子一直很尴尬,不停地跟我说,“老师,你先走吧,我一个人在这等,没问题的。”
当然,成年人有自己的工作,有无法脱身的责任。孩子返校的时间是固定的,可是家长的办法是灵活的啊。如果恰巧父母双方都有事,可不可以提前安排好接孩子的亲友。如果心里真的尊重孩子,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孩子一周没洗澡、没好好休息、没吃好,是不是先把孩子接回家洗个热水澡,先休息一下呢?而不是让孩子目睹着自己所有的同学都被接回了家,唯独自己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和对老师的愧疚,焦急地等父母来接。
孩子的安全感不就是通过一件又一件小事建立的吗?别说孩子没有安全感,我们做老师的久了,对这样的父母,也很没信心。
比如,学校的安全作业,规定每个班级一定要百分百完成。可是每次,都有几位同学,满世界呼叫找不着家长做。好心的家长,不忍心我这个班主任为难,便主动提出帮忙完成。
那么,时间久了,凡是关系到家长配合的,或者是征求家长意见的,不用问,我心里都默默替孩子替孩子尴尬。对孩子“落单”这件事,我不知道父母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从一线老师的角度来看,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
青春期的孩子有个性,有想法,尤为注重人际关系,看重周围同伴对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脱离同伴,被特殊对待。
比如,学校的集体活动中,免不了要统一班服或者演出服之类。百十块,也就是出去吃顿便饭,可是,放在学校就大不同了。学校里让孩子们支出的每一分钱都有可能招致家长的不满,从而将孩子置于极为尴尬的处境。
老师可以同意并理解家长的要求,可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那么强,老师都要几番思量,该如何向孩子解释尽量减少给孩子带来的尴尬。可是,我想不管老师多么小心翼翼地处理,孩子都要接受周围同伴异样地表情。
表面上看,是坚持己见的家长赢了,老师妥协了,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父母真的赢了吗?赢的又是什么?
将孩子置于尴尬无人的境地,屡屡因为父母的原因,让孩子处于和同伴的对立面,这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简直是摧毁性打击。因为在孩子心里,你不是那个无私地站在他身后陪他成长,共担风雨的人。无疑,这也是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写到这里想起几年前的一个寒假带学生去日本冬令营的事情。和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妈妈,妈妈打扮穿着都很时尚,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羡煞旁人。
在飞日本的路上,妈妈的座位在我前面,不停地和我们聊天,声音很大,空姐委婉地过来提醒过好几次。当时,我就很替坐在她旁边的双胞胎感到尴尬。
到了日本,早上在酒店吃早餐的时候,她要用保鲜袋装酒店餐厅的面包,被一旁的中国游客制止。嘈杂的餐厅里,突然听到了她的咆哮,“就你有素质?我低血糖,拿几个面包怎么了……”餐厅里只能听见她一人的叫骂声,两个孩子背过身去,双手捂着耳朵,脸上满是痛苦。
后来几天的行程中,这位妈妈动辄便采取“骂回去”的原则,不顾形象地大吵大闹。我们倒是习惯了,可是,很明显两个孩子很受伤,这是个学生团,里面有孩子不少同学。每每妈妈因一点小事大吵大闹时,两个孩子都是背过身,双手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表情都是扭曲的。这一幕,相信与我们随行的人,都不会忘记。
这样会吵架的妈妈赢了吗?这样会吵架的妈妈,在孩子心里到底是勇敢的还是狰狞的?这样会吵架的妈妈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全感还是洗不掉的尴尬?
孩子的面子是不是面子?
我们常说,恋人的相处之道是给足对方面子。父子母女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需要经营?
从家长层面来讲,如果父母都能真正地意识到孩子的面子也是面子,我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初来源,是不是很多教育中的负面难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你把孩子的面子当面子,自然就不会抱怨孩子的作业为什么要家长签字?就不会吐槽微信群里“捧场”的家长们,“捧场”的家长捧的不是老师,是孩子!这一点,我们做老师的,心里门儿清。
看着领导的脸色,请下俩小时的假,只为跑学校看孩子班级的文艺汇演。看似家长捧的是老师的场,到底还是给孩子面子,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家长对学校无条件的支持,对老师无条件地配合,说到底,都是对孩子成长的无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