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现象很有趣,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违法犯罪,那多半是痛心疾首外加批判指责。但就算伟光正如我,一旦看了某些电影,那点价值观就立刻来了个托马斯全旋,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疾驰而去。这种电影,就叫犯罪喜剧。
其实类型这个东西,从来都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无非是某部电影火了,那么就带动了该类型的建立。而某一类型早期作品,通常都比较纯粹。就像提到西部片,首先就无法忽略像《关山飞渡》、《红河》这种——脑门上贴着“我才是代表”的标签的片子。而随着时间推移,各类型之间也会开始融合,比如犯罪与喜剧这两种类型。
一看到犯罪这个词,什么暴力,绑架,杀人等字眼便一齐向你立正敬礼,那根被媒体撩拨得异常敏感的神经,忙不迭绷紧起来。但又转眼看到喜剧,有如这个季节走进空调房,立刻清凉愉悦沁入心脾,只想往那椅背上一靠。犯罪让你紧张,喜剧令你轻松,这看似两者完全对立的情绪,却在犯罪喜剧电影中完美调和。却像是苦咖啡里加入砂糖,既不会破坏二者原有的特性,又增加了新的层次和观感。
1.完美盗贼 Bandits(2001)
导演: 巴瑞·莱文森
主演: 布鲁斯·威利斯 / 比利·鲍伯·松顿 / 凯特·布兰切特
抢劫银行最重要的是什么?莫不过一位完美搭档。乔和泰瑞正是这样一对组合,两人越狱成功后,就做起了抢劫银行的买卖。还因为手法独树一帜,成了当年的明星劫匪。当然成名归成名,生活还得继续,银行也要接着抢。但一位红发美女突然出现,彻底改变了二人的犯罪生涯。
安保再严密的银行,对二人来说,也就是比较大号的提款机。
看到老布,总第一时间把他和热血硬汉画上等号,背后还得写上“正义”两个字。所以偶尔演个大盗,特别还是有头发的那种,的确难得。
根据刑侦学的观点来说,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完美的犯罪”,那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完美的盗贼了。即使二人的打劫技巧炉火纯青,没有任何金库能逃得过二人掌心,但一面对这感情问题,就算是这两位黄金搭档,也得抓瞎。毕竟打开一个人的心,可不像打开金库大门那样容易。
2.战略高手 Out of Sight(1998)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 乔治·克鲁尼 / 詹妮弗·洛佩兹 / 凯瑟琳·基纳
就算是以江洋大盗的标准来衡量,杰克也谈不上是个成功人士,换句话说,他是个倒霉蛋。一次失败的作案给他挣到了近乎半辈子的刑期,但倒霉蛋杰克可不愿意把生命都耗在铁窗后。他没想到这次看似成功的越狱,却让他和他劫持的人质相爱了。而更倒霉的是,这人质是位女警官,而且她还爱上了杰克。
杰克随和幽默有风度,完全配得上雅贼的绰号。但就是有些走背字。
罪犯就像是穿着黑色斗篷的神秘人,到底对谁下手,决定了斗篷下隐藏的是丑恶还是侠义。
为什么女警官会爱上罪犯?为什么罪犯能做主角?因为他能博取到足够的同情。观众想要同情你,除了你得长得像乔治克鲁尼,而且你的所谓罪恶也得控制一个度。比如只对那些反社会的杀人狂,还有职务犯罪的白领下手,那就安全多了。
3.骗中骗 The Sting(1973)
导演: 乔治·罗伊·希尔
主演: 保罗·纽曼 / 罗伯特·雷德福 / 罗伯特·肖
老贼卢克,也算是犯罪界有点名气的人物。骗谁不好,骗到了黑社会老大的头上。从天而降的一笔巨款,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但卢克的养子胡克,可不想善罢甘休。为了给养父报仇,他找到了骗术大师刚多夫拜师,誓要制造出一场天衣无缝的骗局。
骗局,总是和误导分不开关系。所谓的骗术大师,就像魔术师一般,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误导那倒霉鬼。犯罪题材的电影,为了强调悬疑和惊奇,导演也会通过剧情安排来误导观众,不同的线索交织在一起,让身处事外的我们,也一同加入这张落网的编织中。
无论是美术、布景、还是表演,都透出了电影黄金时代尾声时,那种含蓄温润,打磨如玉的质感。
我们常用“写不写实”来作为评价表演的标准,且不论这种标准是否合适。单看片中各色人等的出场,不仅真实内敛,还因雕琢而更显精致。
4.怪宴 Murder by Death(1976)
一场神秘晚宴,吸引了五位世界著名侦探齐聚一堂。但宴会主人却迟迟不肯现身,百无聊赖的众人逐渐发现,这豪华府邸像牢笼一样已把他们困在其中。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卷入了一场连环谋杀案里。
“暴风雪山庄”是犯罪推理故事里的经典模式。罪犯与受害者同时被困入一个封闭的环境,无法逃跑,无法与外界联络,每个人都得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智慧和求生本能,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早在妇联等大乱斗的电影前,让各个好汉狭路相逢打个头破血流的片子,也是不胜枚举。但让几位名侦探同时侦破一件案子,却是屈指可数。更何况这些人,平日里享尽了读者的追捧与称赞,谁都看不起谁,每个人都想自己头一个找到罪犯。但所谓真相真的只有一个么?
充满哥特式氛围的阴森老宅,性格迥异又各有特长的名侦探,再加上戏谑讽刺的喜剧笑料。三管齐下把这部犯罪喜剧推上了反类型的高度。而挖掘侦探各自的原型和片中埋设的推理梗,也能增加观影之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