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复习撇脂定价法的时候,猛然回忆起白天听的价格歧视相关内容,感觉有一种默然开朗的感觉。
价格歧视,就是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不同位置、不同的购买量、不同的购买时间,收取不同的价格。效果就是把产品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获取最大利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产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价位,有时候这个价位差距是挺大的。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定价也是一门挺大的学问,最起码的,既要保证企业的利润,又得让消费者接受。在过去的时代里,同样产品的价格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就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价格,对卖家而言,获取的利润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在今天,交通物流便利,信息传递成本降低,每件商品的价格变化不会太大了,只是对同类产品的不同厂家信任的成本不一样,这还是有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在里面的。在市场中存在着受价者和觅价者,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达成的平衡价格,就是我们平时看的产品价格。
同时,利用产品多元化,覆盖足够大的市场长尾需求,对于生产者而言,是最有利于过去最大利润的方法。
撇脂定价法,也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做为前提,在前期以高价把产品卖给猎奇者和创新者(喜欢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处于独一份的新事物,无竞争者状态;随后中期竞争者进入开始降价,覆盖普通人群,在这个阶段里,是属于薄利多销的状态。对商家而言,这是一种获取所有阶层最大剩余价值的方法。
在刘润老师课程里举的这个例子是很多年以前的了,在现在的时代里没有不透风的墙,想要再获得这样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收益,感觉是不太容易的,不过通过价格歧视的理论,我们想要获得产品的最大价值(不同人群的认知价值)还是有方法的。最常见的就是现在的手机市场:尊享版、商务版、时尚版、青春版,从效果上来说是达到了目的的,但同时也是有隐患的——同品牌的不同产品,个人的认知期望是不一样的,很容易由于低价低质产品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高品产品,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