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有停食者,有热泻者,有脾虚者。
小儿腹泻分为三种,停食腹泻,热泻,和脾虚腹泻。下面分别论述:
1.停食腹泻
临床表现:停食者粪白夹水,泻而有屁。泻后神气照常,屁有短时,亦有长时。泻而腹痛,泻后痛减为停食。
方药:淡豆豉或平胃散加减或槟榔乌梅汤。
1.1淡豆豉50粒浓煎
1.2苍术、厚朴、桅仁、神曲、麦芽、生甘草、白芍、当归各3g煎服。
1.3槟榔3g 乌梅1枚
辨证:停食水泻,水入肠胃,食滞不消。
方解:
1.1淡豆豉补中消食导滞。
1.2苍术、厚朴最能温胃消滞,性燥力猛,水泻特效之药。惟水泻最伤津液,苍术、厚朴又燥烈伤津,最燥木气,故加当归、白芍以养津养木。水泻则木郁生热,热则气动作泻,故加桅仁以清热。泻由停食,故加麦芽、神曲以消食也。
1.3槟榔消食、乌梅滋养肝木。
小儿停食腹泻兼吐,所吐并非原食而是酸臭,精神不惫,此为停食。平胃散加减,食消即效,切不可补。单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多服亦效。小儿病,药少之方为妥。
小便一利,水泻即止,切莫再服。
2.热泻:
临床表现:热泻者,泻出金黄,亦有屁,亦夹水。泻后神气照常,屁有短时,亦有长时。凡大便稀溏,最后有条粪。先稀溏者,热滞也。
方药:单用桅仁3-5g,一服即止。或者绿豆煮汤。
方解:
桅仁清热,最平稳。绿豆汤亦效最好。
3.脾虚泄。
临床表现:脾虚之泻,腹不响肠不鸣,稀粪无水,其色灰黑,一滑即下,不似水泻之射远有屁。泻后倦怠神萎面黄,不速止住,其死甚速。先条粪而最后稀溏者,脾土虚寒也。泻而腹痛,泻后仍痛为脾虚。
方药:山药扁豆汤,或理中丸
山药、扁豆各10g,白术3g,干姜1g,炙甘草2g
方解:小便一利,泻即止住。如脾虚之泻,而又兼吐,原食不化,中气易亡,最为危险。又非山药、扁豆所能挽回土气,须用理中丸一二钱,煎汤分二服,乃能挽回。脾虚腹泻,不可横加温补,如可不用干姜,不用为妥。
泻后腹痛应服白术三钱,白芍三分,橘皮三分煎服,补土舒木为治。
4.肝寒泄泻。
临床表现:泻稀粪夹水,粪带绿色
方药:宜肉桂3g,阿胶10g
方解:肉桂温木气,阿胶补疏泄。
凡泻服阿胶而愈者,小便必不短也。
5.冬至小寒之间的水泻
5.1临床表现:冬至小寒之间,小儿病水泻,口渴能饮,小便甚长。
辨证:木燥伤津,疏泄偏胜。
方药:阿胶5-10g,山药10-15g。
方解:山药收敛,补土气,阿胶养木燥,收疏泄。
5.2临川表现:冬至小寒之间,小儿病痢兼泻黄水,日数十行,有时泻出亦不自知,不渴,脉则左右均弱,似乎无脉,小便或有时利。
辨证:风木大动,疏泄偏胜。
方药:阿胶15g,白术、山药各15g,肉桂2.5g。
方解:方用阿胶以平木气之疏泄,白术、山药以培土气,肉桂以补肝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