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做了一期名为“如果不能阻止别人说谎,那就学会不上当”活动征集,收到了一大票扎心的留言,本期,我们将继续探讨拆谎技巧,教你识别真相。)
被谎言所欺,应该是每个人深恶痛绝之事。然鹅,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得不编造谎言、面对谎言、识别谎言。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一天说谎四次,而每天会遇到的谎言则高达两百多个,难怪大家都喊着“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从陌生来电到商业谈判,从两性关系到职场竞争,从审讯问询到外交博弈,谎言无处不在,让人防不胜防。
很多时候,说出口的谎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说出口的真相。重要的不是对方说了什么谎,而是对方隐瞒了什么。我们可以百毒不侵、对谎言一笑而过,但我们不能拒绝真相、自蹲鼓里。
如何识破谎言,探得真相
心理学家雅克·纳斯海(Jack Nasher)认为严刑逼供并非获取真相的有效手段。即便我们生在可以随时进行DNA比对的时代,但是高明的审问技巧依然是获取真相的核心。
雅克教授潜心研究了审问领域的三大权威宝典:美国部队御用的《军队审问手册》,FBI绝密审问手册及CIA的《库巴克审问指南》,还深入探析了世界最著名的警察审问技巧——里德审问法。雅克所做研究不仅囊括了目前为止世界最权威的资料,同时结合诸多案例,终于总结出一条戳穿谎言、获取完整真相的不二法则。
攻心为上
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雅克教授与古人观点不谋而合,要想攻破谎言,首先需要攻心,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其自乱阵脚,露出破绽。具体如何操作呢?以里德审问法为例(跟你妈打你的前奏是一个套路):
首先,证据“最大化”,即无论你是否掌握证据,都要明确而笃定地告知受审者,你已掌握关键证据;(妈妈:我已经知道玻璃是你打碎的了。)
其次,罪责“最小化”,假装为受审者着想,避免他因害怕承担后果而拒不认罪;(妈妈: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
最后,形势“清晰化”,打消受审者的疑虑,让他认清形势,明白坦白是当下的最佳选择。(妈妈:说实话,妈妈不生气,不揍你。)
通常情况下,一般级别的受审者经过这三轮审问会心虚冒汗,头昏脑胀,防线崩塌,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和盘托出。但是一旦遇到段位高的受审者,简单的攻心难以与之抗衡。因此,对付高手,雅克教授还提出了其它提问诀窍:
如何用正确的问题撬开金口
中立式开场白:别急着站在道德高地
目的问题: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谈话?
条件反射问题:把犯罪事实夹在问题里
直接问题:成功率高达95%的“第一技巧”
对比问题:放松的人更可能是说谎者
连续性问题:追问到对方无谎可撒
钓鱼式问题:提问者也可以虚张声势
动机问题和怀疑问题:识破说谎者放出的“烟幕弹”
惩罚问题:表示宽容?说不定是怕自己受罚
不过,雅克教授告诉我们,别带着偏见与情绪去提问,在访谈中,你应保持相对友好的表情,保持与对方的目光接触,但不要咄咄逼人。访谈前准备一张问题清单,记录对方对每个问题的反应。无辜者不害怕上一个答案和下一个问题之间的间歇和沉默 ;而过错者会,他们往往会在此期间不断说话,以更正之前回答中的纰漏——这又是另一个拆穿他们的机会。
此外,无论是作案者还是受害者,识别有心理障碍的人十分重要,因为能够凭空想象对别人的指责并对此深信不疑的受害者并不罕见。如何识别?你可以问他们是否还知道其他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如果从他们口中听到一长串荒谬的控诉,你便知道答案了。你还可以问他们,是否以前被冤枉过,因为有些人可能一直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如果你在谈话中并未发现说谎的痕迹,也不要在分别时马上告知对方这一点。否则,如果出于某种原因需要再次与之谈话,那么下次谈话中你将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最好让一切悬而未决,跟对方说 :“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我会联系你。”即使发现最轻微的说谎痕迹,你也要立即开始下一次审问。因为谈话氛围已经形成,如果心里有鬼,对方通常会有强烈的恐惧感。
《当谎言遇上套路》这本书,小编现在已经看到了第3章:“为嫌疑人找理由,百炼钢化绕指柔”。这一章第二节的标题是“倘若天堂有路,你走不走?”小编的感受是,越清楚生活中的谎言和套路,越觉得自己活在宫斗剧里边......自己选的书,哭着也要看完,就如同拆穿谎言的滋味并不好受,但我们依然选择接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