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营-90-佛学中的苦与乐

12.11  星期一 天气晴

12月11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90个学习日。

我们的领读营已经进入到最后10个学习日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里,关于佛学的一些内容,希望用一些比较根源化的理念,来为我们的音频分享内容,做一个完满的收尾。

今天咱们说一本今年八月份出版的新书,《为什么佛学是真的》(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是进化心理学学者和科学作家,他之前的两本书《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和《道德动物:我们为什么如此》都出过中文版。

这本讲佛学的书,可不是赖特随便写的。他本人亲自参与了冥想训练,而且练的还是大乘佛法中的“内观”派—— 他自称自己的修行并没有取得很高成就,但是,他体验过。赖特这本书,就是想用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结果,去验证佛学中的一些论点。

我故意把它翻译成“佛学”,是因为这本书中说的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佛教,而是佛教的一个西方化、也可以说是现代化了的版本。这个版本把亚洲佛教中超自然的东西都去除了,没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神通这些东西,可以说就是一套哲学思想加上冥想的训练方法。

我们知道现在“冥想”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而欧美有很多人,就是通过冥想,在修行这个西方版本的佛学。

我认为这个版本的佛学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相对比较简明易懂,没有任何故弄玄虚的地方,实实在在地用现代人的语言说话。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像学习一般哲学那样辨析和论证,你还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去检验它。

好,现在进入这本书。

不论是西方佛学还是东方佛教,赖特说,有一个基本论点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其实是生活在电影《黑客帝国》里说的那个Matrix之中。

当然,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一定是我们都正在玩一个虚拟现实游戏。这个论点的关键在于,我们平时所思所想的东西,很可能都是错觉。

1.什么是“苦”

咱们先说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苦”。人生是在受苦,这个意思被人各种发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个世界故意让我们受苦,我们活着就是被世界惩罚吗?还是说苦不苦跟人的修为有关,如果你是个觉悟者就可以不感到苦?比如我听说过一个说法,说你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你过于*执着*!如果你不那么执着,就不会那么苦。

我们知道佛经最早都是用梵语写成的,但是纯正的梵语现在已经失传了。今天传承佛经的语言只有巴利语、汉语和藏语。其中这个巴利语是中古印度的雅利安语,跟梵语非常相近,可能最符合佛陀原本的说法。巴利语可以直接用英文字母书写,西方佛学也比较认可巴利语的佛经。赖特这本书中,把所有重要佛学概念都用巴利语标记了,这样我上网一搜索就能找到对应的汉语版佛学名词。

“苦”的巴利语,是dukkha。英文中对dukkha的正统翻译,是“suffering”,正好对应中文的“苦”。

但是,赖特说,有人考证,dukkha在巴利语中的意思,也可以被翻译成“不满足”(unsatisfactoriness)。

这就很有意思了。也许佛陀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苦”其实就是“不满足”?

[if !supportLists]2.[endif]快乐是个错觉

苦就是不满足,赖特对此找到了一个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进化心理学基本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人既然是进化的产物,进化必然给我们的心理打上了一些烙印。前面我们在讲《生命3.0》的时候说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

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做各种事情—— 要吃饭,要找到性伴侣生孩子,而为了加强自己的生存权和生育权, 我们还要打败竞争对手,还要获得声望。

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许有的人就想看看大自然的风景,享受岁月静好,对传播基因没兴趣,那怎么办呢?自然选择怎么才能让我们*乐意*去做上面说的这些事情呢?

这就得靠思想建设了。赖特说,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这很容易理解,我们做这些事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什么针对基因传播的计算,纯粹是为了快乐才去做。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这一点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它很重要。如果我们做一次,就能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快乐,那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了。自然选择“希望”你把基因传播得越多越好,你得不断努力才行!

第三,对于前面这两个事实,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这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大脑明确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这还是不行。大脑必须永不放弃,永远追求快乐才行。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必须这么设定,我们才能持续不断地去为了传播基因而奋斗。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局面非常可悲。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正所谓“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这是一个无间道!

现在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明这个机制。有人用猴子做实验,在笼子里挂一盏灯,只要灯一亮,实验者就会给猴子提供几滴果汁。猴子很喜欢果汁。科学家密切观察猴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的情况。分泌多巴胺,就说明大脑正在经历快乐。

一开始,是果汁进入猴子嘴中之后,猴子大脑才大量分泌多巴胺。这个情况很明显,是果汁使猴子快乐。

但是实验重复多次之后,猴子就掌握规律了,他知道灯一亮就会有果汁。这时候科学家发现,在灯亮以后、果汁还没给的这个瞬间中,猴子大脑就已经开始大量分泌多巴胺!对果汁的*预期*,就已经让猴子快乐了。

再到后来,亮灯导致猴子分泌的多巴胺越来越多,而果汁带来的多巴胺越来越少。似乎猴子全部的快乐都在对果汁的预期之中,真正喝到了果汁,反而不怎么快乐了。

咱们想想,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在做某个事情之前,我们觉得做这件事会有多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到很空虚。猴子和我们体会到真的快乐了吗?

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if !supportLists]3.[endif]烦恼也是错觉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坏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利,你感到快乐,你下次就还会这么做。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害,比如危险、有毒、被打败,你就感到痛苦难受,你下次就不这么做了。

而这些编码,是可能出错的。

第一种错误是环境变了编码没变。

比如我们看到甜的、高脂肪的食物会特别想吃,这个情绪在过去食物匮乏的时代可以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营养,对身体有利。可是现代社会食物非常丰富,再吃那么高脂高糖的食物只会损害身体。那么赖特就说,我们对高脂高糖食物的“感情”,可以说是一种*假的*感情。

类似的例子是愤怒。你在路上开车,遇到有人抢道,你会很愤怒,你想给他一个教训!这个情绪在过去“熟人社会”很有用,别人欺负你你要是不抗议,其他人就会一起欺负你。可是在公路上面对陌生人,你的愤怒只有增加交通事故的作用。那么这里的愤怒,也是一种假的感情。

第二种错误叫做“假阳性”。

这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比如说一个原始人在野外行走,他听见草丛里有声音,你说他应该怎么反应。这个声音有99%的可能性是风吹的(统计学称为“negative”),但是也有1%的可能性是草丛中有一头狮子(统计学称为“positive”,阳性)。原始人会不会忽略小概率事件,继续往前走呢?当然不会!他的正确反应是管它是什么东西,先跑为上。

原始人一有风吹草动就当成狮子,这是他头脑中的错觉,他甚至可能还以为自己看见了草丛里的狮子!这是个错觉,但是这样的错觉在关键时刻能救他一命。自然选择关心的是你能不能生存下来去传播基因,根本不关心你做出过多少次“正确判断”。

这个对风吹草动害怕的情绪在原始社会很管用,但是在今天就会导致我们的各种焦虑。

比如说,原始社会大家都是熟人,你给人的印象非常重要,被人看不起的滋味很难受。但今天我们更多的是面对陌生人,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你是什么人!可是我们仍然特别关注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有个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在受试者的脸上画了个伤疤,画完让受试者照了镜子,看到伤疤,然后又找个借口说我再帮你修改一下,实际上是把伤疤又给抹掉了。接下来,受试者要跟一个陌生人聊一会儿天。整个聊天过程中,对面这个陌生人的表情反应都被录像了。

聊完天,实验人员就问受试者,刚才你俩聊天的时候,他注意到你的伤疤了吗?受试者都说他注意到了!然后播放录像,受试者还能分析出来,录像中哪个时间,陌生人的表情很不自然,那就是因为注意到了伤疤而感到不快!

当然,事实是实验者跟人聊天的时候他脸上根本就没有伤疤。

如此说来,我们的种种情绪中错觉实在太多了。我们以为能得到快乐,其实快乐非常短暂。我们对糖很有感情,糖吃多了对我们有害。我们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都是瞎担心。

所以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

这就是赖特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对“苦”和“烦恼”的解释。

对此你肯定有问题。我们明明感到有些快乐是真实的,烦恼也不总是没道理!那么那些看起来比较真实的情绪,难道也是错觉吗?答案是如果你再想深一步,那连“你自己”都是错觉。这个咱们明天继续说。

|由此得到

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

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

|禅定时刻

回想一下今天这两个道理,其实你可能早就听说过了。我们第一季说亚当·斯密的时候就说过这个思想,名望和财富不值得追求,因为你永远都不会满足。情绪不能反映真实世界,这是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基思·斯坦诺维奇有本书叫《机器人叛乱》,说的是类似的意思。

难道佛学就这么简单吗?

也许这仅仅是开始。也许你一旦深入进去,还有高深得多的道理在等着你。但是以我之见,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 佛陀说的道理,也许并不(都)是不好理解的。

今日电影推荐:《狩猎》2012年戛纳电影节上映豆瓣评分9.0







12月11日读书心得

走近梁漱溟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梁漱溟生于北京,先祖为元世祖五子忽哥赤,故入籍河南开封。6岁,入中西小学堂。8岁后,先后就读于公立小学堂、蒙养学堂。13岁,考入地安门外顺天中学堂。

清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顺天中学毕业后任京津同盟会《民国报》编辑兼记者。

民国元年(1912年),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总编辑孙炳文为其拟“漱溟”作笔名。同年开始读佛典。

民国二年(1913年)正月,赴西安期间开始素食。年初,读幸得秋水《社会主义之神髓》,年末写出《社会主义粹言》。七月,向父兄表示志愿出家为沙门。

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在《正谊》发表《谈佛》。

民国四年(1916年)九月,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蔡元培聘请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

民国五年(1917年),欲往衡山出家为僧,未能成志。十二月五日到北京大学任教,为哲学门三年级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民国六年(1918年)三月,在北大哲学门研究所开始讲授佛教哲学。十月,在研究所开设孔子研究。十一月,在北大出版部出版《印度哲学概论》。

民国七年(1919年)一月,与陈大齐等人在北大发起组织哲学研究会。五月,北京爆发学生运动,先生在《国民公报》发表《论学生事件》。六月,开始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欲以此书为《孔家哲学》《唯识述义》两书之“引子”。

民国八年(1920年)一月,《唯识述义》第一册出版。本同年春,阅读《东崖语录》有感,遂放弃出家之念。秋,在北京大学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记录自十月始刊于《北京大学日刊》。

民国九年(1921年),暑假间应山东省教育厅邀请赴济南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十月,该讲演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初版。本同年四、五月间决定过农家生活,年末与黄靖贤女士结婚。

民国十一年(1923年)九月,在北京大学开设“孔家思想史”课程。

民国十二年(1924年),辞离北大,应邀前往山东菏泽任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主任。

民国十三年(1925年)春,返回北京。后与熊十力及山东六中部分学生住什刹海讲学。

民国十四年(1926年)一月,与师友迁居万寿山北大有庄同住共学。讲《人心与人生》。

民国十五年(1927年)一月,应邀为北京高校讲演《人心与人生》、《我对于心理学上见解的变迁》等。

民国十六年(1928年)春,访南京陶行知所办晓庄师范学校。七月,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民国十七年(1929)二月,北大考察江苏、河北、山西等处的村政实验。秋,赴河南辉县参与筹办村治学院。。

民国十八年(1930年)一月,河南村治学院开学,任教务长。六月,主编《村治》。十一月,发表《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

民国十九年(1931年)一月,赴山东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六月,该院成立,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教育部聘为民众教育委员会委员。十月,接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三月,《乡村建设理论》出版。八月,作为国防参议员出席参议会。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夏,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三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常务委员,并代表民盟前往香港创办《光明报》并出任社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二月,赴桂林,开始写作《中国文化要义》。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任民盟秘书长,以民盟秘书长身份,参与“第三方面”人士参与国共和谈。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退出民盟后,创办勉仁文学院,从事讲学与著述。

1952年8月,向毛泽东提出去苏联作学术研究,未果。

1956年8月,居京西八大处习静。

1960年,开始写作《人心与人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先生被赶出居室,暂住小屋内。9月至11月写出《儒佛异同论》。

1974年1月,写作《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并在政协学习会上讲演。

1975年7月,完成《人心与人生》,重新写作《东方学术概观》。

期间,自1950年初应邀来北京,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后主要在家从事理论研究,发表了《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中国人》等著作。八十年代后期,以九十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1980年后,相继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化书院发展基金会主席等职。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

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在东西文化观上,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称“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国其根本精神的”,与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别。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要来得“高妙”,认定“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认为只有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的真味”。断定中国是一个“职业分途”、“伦理本位”的社会,缺乏“阶级的分野”(《中国文化要义》),因此反对阶级斗争的理论,以为应该通过恢复“法制礼俗”来巩固社会秩序,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乡村建设理论》)。

尽管对佛学钻研很深,但1918年其父亲梁济沉潭自尽后,梁漱溟开始折入儒学,多年以后有人称梁漱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濑溟曾对学生说,他与哲学无缘。他不懂什么叫哲学。他就是这样,误打误撞地进了哲学的门。

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岁。1918年,两人在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先生的家里初识,当时梁漱溟是北大哲学系讲师,毛泽东则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20年后,梁漱溟到延安,在16天里与毛泽东有过多次交谈,有两次是通宵达旦。

1950年1月,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再三邀请下,梁漱溟由重庆来到北京,毛泽东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还专门派车接他,招待吃饭,由于梁漱溟吃素,毛泽东大声嘱咐:“我们也统统吃素,因为今天是统一战线嘛!”当毛泽东得知他还借住在亲戚家里时,马上派人安排,让他住进颐和园内的一处小院里。

在这段时间里,梁漱溟与毛泽东的关系十分融洽,经常来往,两人之间有时谈得兴高采烈,有时又不欢而散。也许正是不分上下的朋友关系,使梁漱溟一时忘乎所以,才惹出1953年的那段公案。

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后来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周恩来总理作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梁漱溟的发言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梁漱溟认为,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

对于梁漱溟的发言,毛泽东很不以为然,此后几天,会议对梁漱溟的言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梁漱溟震惊不已。他的牛脾气又犯了,不顾一切地要求发言,并与毛泽东激烈争吵,直到有人在会场上大喊“梁漱溟滚下台来!”这场惊心动魄的争吵才匆匆结束。

随后,毛泽东给梁漱溟的问题定下了基调:虽“反动”,但不算反革命;要批判,但也要给“出路”。

30年后,90岁高龄的梁漱溟谈及此事,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那件事后,我的政协委员照当,生活待遇照旧,也没有受到任何组织处理,我知道那是毛泽东的意思。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善于思考

梁漱溟在家里亦不苟言笑,爱好和人讨论,也爱好书法。但他最大的爱好却是思考问题。

梁漱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有思想,而且本着自己的思想去行动的人。因为思考问题,梁漱溟经常失眠。脑子一开动起来,很难刹住车。后来到北大教书,因为失眠,他还向学校提出过辞职。每隔一段时间,梁漱溟会躲起来安静思考、潜心推究。

直言文革

与毛泽东争吵之后,梁漱溟开始深居简出,很少开口。1956年11月,在“大鸣大放”的高潮中,许多朋友认为梁漱溟应当出来说说话,出出气,但梁漱溟沉住气,决定旁观一段时间,结果,在随之而来的“反右”斗争中,那些朋友当中的许多人被戴上了“右派”帽子,而梁漱溟却侥幸躲过一劫。

1966年,“文革”浪潮席卷全国,梁漱溟也在劫难逃,他的家被抄,不得不栖身于北京鼓楼铸钟厂两间小破屋中,政治上更是莫名其妙地被补戴了一顶“右派”帽子。

1972年底,全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梁漱溟参加政协组织学习近一个月,却一言不发。于是,有人说梁漱溟与孔子有着割不断的“阶级感情”。梁漱溟终于开口了,他花了两个半天时间,讲自己对“批林批孔”的意见。他说,我只批林,不批孔。批孔是从批林引起的,我看不出林彪与孔子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不批孔,至于批林,我认为林彪谈不上有什么政治路线,不过一心要搞政变夺权而已。

梁漱溟这番话一出口,政协学习组立即开始批判梁漱溟。从1974年2月到9月,先后6个月地分小组批判,然后是两个月的批判大会。然而,当组织者询问梁漱溟有何感想时,他却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76年,“四人帮”垮台,在“两个凡是”笼罩的气氛中,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一针见血地说:“文革”搞糟了,“文革”的祸因是治国不靠法治而靠人治。此时,真理标准大讨论还没有开始,梁漱溟的话可谓先声夺人。

同时,在1978年的政协会上他又说道:“我国过去的成功和胜利,的确是靠毛主席的领导”。他还一再强调:“我并不因为说他,批评他,而否认他的成功”,“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二三十年来,中国国内的建设、国外的威望,没法不承认是了不起的成功”。

1979年初,全国第五届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全国政协主席,梁漱溟当选为政协常委。升了“官”的梁漱溟在这次会议上再次向“文革”开了火,时年他已85岁。尽管一批老干部在私下场合对“文革”已经开始否定,对“两个凡是”也表示了不同意见,但公开讲话否定“文革”的还没有,梁漱溟是第一个。10个月之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梁漱溟担任了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人民日报》(1988年7月8日):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新华网、人民网《梁漱溟诞辰120周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操守与担当》。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在梁漱溟身上看见了甘地。

《人生的意义》

人生不好说目的,因为目的是后来才有的事。

整个宇宙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天、地、山、水,各种生物,形形色色慢慢展开,最后才有人类,有我。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我未曾知道,而已经有了我。此时再追问“人生果为何来?”或“我为何来?”已是晚了。倘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一个目的,亦算不得了。

人生虽不好说有目的,但未尝不可说人生有其意义。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在创造!

人生的意义在创造,是于人在万物中比较出来的。宇宙大生命创造无已的趋势在动植物方面业已不见,现在全靠人类文化来表现了。

人类为何能创造,其他的生物为何不能创造?那就是因为人类会用心思,而其他一切生物大都不会用心思。人生的意义就在他会用心思去创造;要是人类不用心思,便辜负了人生;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用心思要创造。

创造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于外面的,如灵渠便是一种很显著的创造。他如写字作画,政治事功,种种也是同样的创造。这方面的创造,我们可借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物”。还有一种是外面不大容易看得出来的,在一个人生命上的创造。比如一个人的明白通达或一个人德性,其创造不表现在外面事物,而在本身生命。这一面的创造,我们也可以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己”。成己者同时亦成物。如一德性涵养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开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话说出来,无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

眼前的求学重在成己,末后却要重在成物。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二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条路发挥得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

普通都是由逐求态度折到厌离态度,从厌离态度再转入郑重态度。

《合理的人生态度》

他们把生活的美满全放在物质的享受上,如饮食男女起居器用一切感觉上的娱乐。总而言之,他以为乐在外边,而总要向外有所取得,两眼东觅西求,如贼如鼠。

粗着指给大家一条大路,就是改换那求生活美满于外边享受的路子,而回头认取自身活动上的乐趣,各自找个地方去活动。人类的天性是爱活动的,就在活动上而有乐趣。譬如小孩子总是要跳动唱闹的,你如果叫他安静坐在那里不许动,几乎几分钟都坐不住。大人也是如此,乐的时候必想动,动的时候必然乐。因为活动就使他生机畅发,那就是他的快乐,并不要向外找快乐。大约一个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藉着一种活动发挥出来,而后这个人一生才是舒发的,快乐的,也就是合理的。

我以为凡人都应当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相当的地方去活动。喜欢一种科学;就弄那种科学;喜欢一种艺术,就弄那种艺术,喜欢回家种地,就去种地,喜欢经营一桩事业,就去经营,总而言之,找个地方把自家的力气用在里头,让他发挥尽致。这样便是人生的美满,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价值,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乐趣。乐趣完全是在自己浑沦活动之中。即如吃糖一事,不要误会乐趣在糖上,应晓得是在吃上,换一句话,就是不在所享受上,而在能活动上。

人类的本性不是贪婪,也不是禁欲,不是驰逐于外,也不是清静自守,人类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条顺很活泼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

《合理的人生生活》

虽然也有永远持其特殊人生生活态度,但大多数都能由激越转入平实,这实在是好现象。由激越转入的平实,方为真正的平实,否则恐怕是凡庸。

凡是想做特殊生活的,根本都是一个浅。他太重视大人物,很为大人物所引诱。不但这个,无论什么财货、圣贤、仙、佛、功业、学问,只要看上一样东西,便都是一个浅。我们希望人人都有圆满的生活,如果你要做特殊生活,便是希望有加于人。这根本是侮辱自己的人类,凡是人类都应是一般的,我们只应求一个“人的圆满”,同时也希望人人都得一个“人的圆满”。如果圣人的意义是超加于常人的,那圣人也就是不必要的。我们心目中的圣人,只是一个“人的圆满”。又平常人喜欢讲道德,在吾人意思,就是合理的生活,如果以为道德是超于常人的,我们就也同样的排斥。总而言之,激越是我们所欢迎,但希望他能归于平实。

一个人,只要能完全听凭他真诚的直觉,他虽然不希望成一个大人物,但是他里面有真实的气力,自然有作大事业,成大学问的可能。凡是成大事业,成大学问的人,都是凭他里面的兴味,冲动,决非理智计较的力量。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合理的生活》

人都是要求过一个痛快的生活。但此痛快生活,从何而来?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够常常集中,发挥,运用。此意即说,敷衍、懒惰、不做事,空自一天天期待着去挨磨日子,便没法得到一个痛快的生活——也很不合算。于此我可以述说我的两个经验。

头一个经验,仿佛自己越是在给别人有所牺牲的时候,心里特别觉得痛快、酣畅、开展。反过来,自己力气不为人家用,似乎应该舒服,其实并不如此。反是心里感觉特别紧缩、闷苦。所以为社会牺牲,是合乎人类生命的自然要求,这个地方可以让我们生活更能有力!

再一个经验,就是劳动。我们都是身体很少劳动的人,可是我常是这样:颇费力气的事情开头懒于去做,等到劳动以后,遍身出汗,心里反倒觉得异常痛快。

以上两个经验,一个比较深细,一个比较粗浅。但都是告诉我们力量要用出来才能痛快。人类生命的自然要求就是如此。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90天,今日小理论是:佛学中的苦与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