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报考了2017年的注册会计师(简称注会)考试,10月14日、15日各考一科。13日你在广州出差,为了参加考试,你需要推掉所有课程邀约,必须从广州连夜飞回北京, 15日考完试之后还需要再连夜飞去广州,因为16日有6小时的法商内训课程等着你,但是这两门考试你其实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是彻彻底底的“裸考”。那么问题来了:你去不去参加考试?
我想你可能开始了纠结,但是又纠结地不那么认真,因为这个场景对你来说是虚假的,但是,这个场景就是我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场高时间成本、高金钱成本,还极大概率根本没有结果的考试还要不要考呢?
我犹豫了5分钟,决定去参加考试,并且决定裸考,也就是不再利用剩下的短短几个小时去恶补几个公式,既然决定裸考就“赤裸到底”。但是,我仍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了一件事情,我仔细地看了两本书的目录,并且制作成了思维导图。通过阅读两本书的目录对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并且发现我对目录中的很多重要概念很熟悉,所以我判断自己的注会知识不算0基础,起点可以算是2吧,这得益于6年来培训师工作中不知不觉间的积累。
今年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比较匆忙,8月在换工作、9月在适应新工作、10月出差排满,所以直到13日我还没有翻开过注会的教材。裸考能裸得这么彻底也是极限了吧!所以,我重新给自己订立了这次裸考经历的目标,既然是裸考“60分万岁”就不是我的目标了,我的目标是体验和观察,具体总结有如下五项:
1.解决信息不对称,判断考试价值
通过这次考试,掌握注会考试的第一手资料,判断注会考试的价值,为明年是否继续参加考试做调研。
14日,考完《财务成本管理》之后,我知道自己烤糊了,但是考试题目激发了我学习注会、并想学好注会的兴趣和热情。这可比拿一个差强人意的及格分更重要。在我把参加注会考试的准考证发到朋友圈中时,有位学员留言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考注会?”我的回答是“服务企业家,需要能看懂企业财报。”参加考试前那是我自己的主观判断,参加考试后,我坚定这个判断很正确——服务企业家,必须要具备看懂公司财报的能力。
2.以出题人视角,评价注会考试的出题水平
曾经担任过7次某国家考试的出题人,曾经担任五届全国十佳理财师大赛的出题人,这些工作让我有了一个职业病——看什么文字都像在出题、审题,读着一句话逻辑不通就想改过来,读着句子啰嗦累赘就想删减。
当考试开始,看到题目时我发现注会的考试题目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专业和高深,题干和选项的用词反而还有点瑕疵,我就仿佛看到了注会考试出题人绞尽脑汁设计题目陷阱的样子,久未参加考试的小紧张感也随之烟消云散。
3.以语文童子功和自带知识库存应对注会考试
不以考试及格为目的的考生都是耍流氓!《财务成本管理》考试150分钟,《会计》考试180分钟,这些时间对于我来说绰绰有余。我把单选题和多选题靠20多年积攒下来的语文能力、10几年积累的碎片化知识、6年金融咨询领域培训师的耳濡目染、5年国家理财规划师认证考试串讲经历、2年跟随罗辑思维学习打开的广泛思维、1年《5分钟商学院》跟随学习积累的对商业、企业的认知、半年《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积累的经济学看问题的能力搞定了。
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目中所有能用逻辑推理做定性判断的题目我都写了答案,所有需要使用公式、需要编制报表的题目我都只认真阅读了题目,为了不给阅卷老师添麻烦而没有写任何答案。(曾经参与过阅卷,最头疼的就是面对考生洋洋洒洒近千言的答案你却找不出来一个得分点。没有功劳,苦劳也就值1分吧。)
4.透过有很多假设前提,省略很多细节的案例题目看到真实企业财会场景
《会计》考试中有两道计算分析题,两道综合题,题目主要是计算和编制报表,我能做的逻辑推理很少,只好多看几遍题目。四道题目中反映出的讯息如下:
1.四道题目中的公司有两个是境内上市公司,一个是集团公司母公司,另一个没有交代特别的细节,就是一家普通公司。
2.一家公司的题目说的是购买一套大型科研设备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原材料消耗、安装费,以及四个环节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3.一家公司说的是为了留住和吸引高管与高级技术人才,公司推出无息贷款和住房奖励金政策,需要根据人才的工作年限和离职情况将福利落实并进行财会处理。
4.一家公司主营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和房地产开发的业务,四条题干信息分别涉及:高速公路收费权摊销方法变更、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房地产租赁活动、合同违约赔偿责任。
5.一家公司题干信息涉及:设立新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关于产品)、公司股权转让(会计师、律师、评估师费用会计处理)、关联交易(关于技术)。
回想自己担任命题人的时候会在题目中尽量反应社会主流问题及热点问题,换位思考,注会考试的出题人应该也会有类似的心理过程,所以四道案例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比较受关注的公司类型、比较热点的产业和公司内部比较重要的财务活动。
5.观察参加注会考试的考生群体
两场考试对我来说是体验、是观察,但是我两场考试都坚持到考试时间结束才走出考场。不着急做题,不用担心做不完题,我就可以比较从容的观察考场中的其他考生了。我所在的两个考场中人数都不多,每场大概20多个人,学生考生比较多,职场人考生比较少,大概20%-30%左右。
走出考场后,着急得拿出手机和朋友抱怨题目没做完的肯定是学生考生;另一些从穿衣打扮和年龄上就能判断出是多年的职场人;还有像我这样拉着飘着航班托运标签的行李箱好像刚下飞机赶来考试,成功引起其他考生和监考老师关注结果却是彻彻底底裸考的奇葩考生。
注册会计师考试与国家司法考试号称两大最难的考试,然而迎难而上的人却很多,首都经贸大学共有20多个考场,就算每个考场20个人,也有将近500多人。这是北京市的一个考场,2017年参加注会考试的总人数应该是数以万计的。
分析这次注会裸考的经历时,我发觉自己一直在使用双重视角来体验并观察这次经历,我深入思考后发觉自己在很多场景中都会使用双重视角来体验并观察问题:
这次注会考试,我既有考生视角又有出题人视角,双重视角让每一道题目在我眼中就不一样了,考场的急迫感消失得无影无踪,考试心态平和中带着点挑战权威的雀跃。
保险公司产说会现场,我既有产说会主讲嘉宾的当局者视角,又有培训师的旁观者视角,双重视角让我有足够的素材去分析一场产说会的质量。
法商主题内训课程中,我既有法商培训师的视角,又有保险消费者的视角,双重视角让我对保险的理解更加客观、深入。
办公室里,我既有管理者的视角,又有被管理者的视角,双重视角让我对管理的理解和洞察更加细腻,对自我要求更加严格,对工作沟通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努力借助自己的学习收获为上面的领导和身边的同事提供新的视角。
原来,我早就迷上了以双重视角去看待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就像孩子迷上了万花筒,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那样。
裸考的确是一种不常有的人生经历,但是这篇文章的观点并不是推荐或鼓励各位打算参加考试的人都去尝试裸考。如果你不想让考试只停留在人生经历,更看重考试的结果对自己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展示,你一定要尽早安排学习,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时间和努力。
好了,三观拉回正途,文章也该结束了。飞往广州的航班已经开始广播,新的旅程要开始了……
左飞飞
写于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
2017年10月15日
后记:
2017年10月13日,结束广州平安白云区开门红主管高手班一天6小时的法商培训,我从广州连夜赶回北京,参加14日进行的注册会计师考试。14日考《财务成本管理》,15日考《会计》。这篇文章是结束15日的考试,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在C1号登机口等待飞往广州的航班时成文的。写完之后,我连夜飞往广州,在飞机上又重新梳理了行文顺序和个别段落的内容,修改文章成了我现在的新习惯。明天将与中国平安创展区的高手们进行法商主题内容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