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出差途中手机码字简单写几点,预计后续文章得越写越短了,希望能跟女孩裙子一样,短但是有看点:)
最近顿顿的语言表达突然跟开挂似的,从几个词往外蹦,突然就开挂成了小话唠,能说许多童谣,还能背几首诗了,经常说出来让我们非常意外和惊喜的话,前提当然是因为发育到这个阶段了。
不过据我观察,可能他比常在一起玩的同月龄孩子能说得更多一些,应该和我们非常注重持续不断的输入有关系,所以想和大家分享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话题,希望大家也能掌握好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帮孩子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敏感期的概念是蒙特梭利提出的,它是指孩子在某些发育阶段对某种特定知识或技能表现得特别敏感,如果家长和教育者能利用好这些窗口期,就会使孩子对这项技能的学习更快、更轻松。
她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到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到4岁;书写敏感期:3.5到4.5岁;秩序敏感期:2到4岁;阅读敏感期:4.5到5.5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到6岁。
今天重点说语言敏感期,在0到6岁之间,也是我感受最明显的,敏感期孩子的吸收能力就跟照相机一样神奇,相机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所有的画面就会自动收录进来,在敏感期的孩子的神经就跟照相机一样神奇,学东西很轻松。
记得高中时代看《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卡尔威特的教育》对此印象超级深刻,这些“神童”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碰到了好母亲或好父亲,在他们的敏感期保持了特别密集的输入和刺激,有了很好的启蒙。
说话的时候还应丰富词汇量,不要觉得孩子不懂,就只跟他们说车车、花花这种话,正常和孩子交流就好,汽车和车车,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成本是一样的。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或许我们从没想到把娃养成神童,也因为各自工作节奏,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特别多,不过了解敏感期,有意识做得稍微好一点,孩子就能受益良多。
1.一定要养成和宝宝说话的习惯
《父母的语言》一书提到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不同阶层的孩子到4岁时,累计听到的单词量可以相差3200万!
高知家庭的孩子能听到4500万个单词,而接收救济家庭的孩子只有1300万个单词,不到前者的一半。
语言和词汇的背后是思维和知识体系,脑子里没有肯定说不出来,但没听到过没看到过脑子里就不可能有。阶层就这样固化了。
不是说专门去上很贵的早教就能解决,恰恰相反,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宝宝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来自家人。
但我观察到很多家长带宝宝出去玩,很少和宝宝交流,孩子和家长都是默默无闻的,没啥交流,这样孩子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2.多念叨
建议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事情也描述给孩子,我们家在带顿顿出去时,一路上看到什么就跟他念叨什么,各种车、各种颜色,各种蔬菜、水果……看到什么说什么,车牌上的“京”字。
3.家长可以有意识的教孩子一些儿歌、童谣、唐诗甚至简单的绕口令。孩子会在模仿中进行吸收,从而扩大词汇量。
4.有耐心
对于孩子说的不清楚的词语和句子,要温和地让孩子多说几遍,你可以先用标准的发音示范一次,那么孩子也会模仿的越来越标准。
5.要提醒的是,孩子对信息输入的接收是不加区别的,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呈现更正向的语言,避免脏话等负面语言。
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存在于我们为人父母者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里,让我们都努力做更好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