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难得和几个朋友约出来聚会,没想到,生生变成了一场孩子控诉大会。抱怨的焦点无非是:
半个小时能搞定的作业,孩子能生生给你拖成两个小时。上厕所、喝水、脚疼、肚子疼,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一看动画片就停不下来,谁拽都不管用;
做什么事情都要大人守着,否则他能神游半天 ……
也许你会说,小孩子嘛都是这样的。可是话虽如此,当看到别人家的优秀孩子时,又有几个家长能够不羡慕嫉妒呢?
01、“别人家”的孩子
前不久《少年说》中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李锴旋,刷新了网友对“别人家孩子”的认知。
只见他信步走上讲台,开门见山地说,自己是一个英语学霸,想要出一本英语辅导书。连主持人听到这里,也是一脸惊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原来,他在国外念过几年学,所以英语很是不错。经常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或者是请他到家里去辅导,这才有了他萌生写英语辅导书的想法。
这可不光是一个想法,他还带了一摞厚厚的手稿上台给大家展示。手稿中密密麻麻的不仅有知识点,还有自己画的插图,形象生动。
他很自豪地说,已经有同学跟他订购这本辅导书了。
只不过,他话锋一转,说出书的最大障碍居然是他的父母。因为父母严格限制他使用电脑的时间,所以他很是苦恼。
父母听到这里惊讶万分,因为孩子从来都没有透露过他想要出书的想法,也没有告诉他们用电脑的真正用途。
男孩不好意思地说,因为他想独立完成。
最后父亲跟他约法三章,同意他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使用电脑。
五年级的孩子,做事已经如此有主见和逻辑,并且能够高度自律,让人不得不叹服。
自律的人,从来都是自带光芒的。
只不过,许多成人都尚且无法做到自律,我们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呢?
02、培养自律的最佳年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良好的品质当然越早培养越好,那么培养自律的最佳年龄又是什么时候呢?
在教育领域,有一个词叫“潮湿水泥期”,指的是孩子3-6岁的这一个阶段。顾名思义,潮湿水泥期,是指水泥还没有凝固,还有非常强的可塑性的这个阶段。
孩子的基本性格、习惯,大都会在这个阶段慢慢形成。
而7-12岁则被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个时候孩子85%-90%的性格、生活方式等,都已经固定下来了,想要再改变就更困难了。
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父母不妨在这两个年龄段多用用心。
但是多用心,不代表就是一味地逼孩子约束自己,因为小孩子心智不成熟、定性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每次练琴都非常没有耐心,练着练着就跑神了,要不就慢慢吞吞地磨洋工。即使大人在旁边监督催促,也无济于事。
也许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孩子自律性差的表象,觉得这是孩子的通病。但事实是,要求一个6岁的孩子每次练习一个小时的琴,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极限。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能持续15分钟左右,要求他不停歇地练一个小时,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将每次练琴的一个小时,分割成四个15分钟,中途稍微休息一会儿,孩子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有时候,我们缺的不是决心,而是方法。
03、自律=约束+自我管理
自律,绝不仅仅是约束,还应该是正确的自我管理方式。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
张德芬曾说:教育,说穿了,也就是一件闭上嘴,抬起脚,把你希望孩子拥有的人生演示给他看的事情。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模仿秀选手。
就像你还在赖床的时候,就没法指望孩子能够早起晨跑;你刷剧玩手机的时候,也没法指望孩子会自觉地坐在书桌前看书一样。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反省,也需要在孩子面前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在。
TED上曾有一个非常年轻的演讲者,13岁的Logan LaPlante。他在三年级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学自修。他将自己的快乐学习方式称之为“骇客学习法”。
他的初衷,只是想当一个快乐的人。然而很快他就发现,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反而能够事半功倍。
比如:他以前不喜欢写作,因为老师让他写的东西,他不感兴趣。但是,当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演讲家时,他写作的热情就被完全激发出来了。
可见,只要找到了兴趣所在,你的潜能会让自己都吃惊。
•再次,认识和管理时间。
孩子对时间的概念通常很抽象。你跟他说“快一点,我们要迟到了”,他理解的意思可能会变成,“哦,还有时间,不着急”。
所以,跟孩子谈时间,有时候会被气吐血。因此,把时间具体化非常重要。
比如,你跟孩子说五分钟,他可能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你说五分钟能从家里走到超市,他可能印象会更深刻一点。
再比如,将时间比喻成一整块蛋糕,早上多吃点,那晚上就没有了。你没办法做到想吃就吃,源源不断。 时间也是如此,这里多花一点,那里就会少一点。
•最后,孩子自己能做的父母绝不插手。
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能不插手的时候绝不插手。想要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那起码要让他们能够管理自己的事。
如果父母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了,他只需要按部就班,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自我管理了。 而过多的干涉,只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和自由。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人生很长,除了开心快乐,磨难和挫折也不会少。
我们无法为孩子规避所有的风险,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让他们拥有一颗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心。
------------------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分享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