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阿甘正传》中阿甘形象
1994年7月罗伯特·泽米吉斯指导影片《阿甘正传》上映,高票房伴随着多个奖项,跨世纪后的今天仍是电影界的经典,阿甘的形象则变成众多精神的象征,好莱坞影片的定义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力量与其吻合。
《阿甘正传》将镜头对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美国历史,用阿甘的角度讲述美国历史发展。
美国建国到现在也仅仅4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封建思想压迫人的思维。这也导致中国最早期当思想被解放时,影片开始反应社会生活,所以出现了《鸦片战争》《骆驼祥子》等写实性的影片。但美国未经历过封建统治直接民主化,这也是美国电影人敢直接讽刺,纰漏社会现实的最根本原因。
好莱坞剧作注重情感,就像《红楼梦》,大多数人认为在玉、黛、钗的三角恋里,隐藏着的是乾隆时代“两个中央”的政坛秘史。一段历史一个人物都可以用情感引申出。
傻瓜与天才
阿甘是个低智商儿,影片没有采用过多暗喻便直接告诉观众。母亲说了两次“你和其他任何人是一样的”, 一个推镜头运用将画面由远拉近,一位母亲内心最诚真的吐露,短短几句刻画母爱。如果说母亲的话是暗示阿甘有缺陷,那校长的话就是直截了当告诉观众阿甘的智商低,校长和母亲谈话时移动镜头的运用将双人镜头转换到三人镜头,(前是阿甘、清洁工,后是阿甘、妈妈、校长)门是打开的校长和母亲所说的话阿甘都听的到,但在母亲讲睡前讲故事时,阿甘的询问,有些不对逻辑但又在情理之中,单亲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不能单纯用逻辑来描绘。
最后智商只有75的阿甘还是上了学,这不仅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讽刺,罗伯特想表达的更多是母爱,陪伴、鼓励、默默付出,更是以珍妮的父亲折射出母性的伟大。
在编剧、影评人史航看来,粗口分两种,一种是人格侮辱,一种是语气助词。 在阿甘当兵时,一句“阿甘,你他妈的真是个天才,智商一定160”,一句话讽刺了所有,测试被定为评估一个人智商的标准,至今依然利用。《少年班》中一些高智商的孩子进入少年班组成“世界数学大赛”攻关小组,可最后看到的是高智商低情商,生活一团糟,导演肖洋到最后也没有告诉王大法离开学校后的生活,给观众留个悬念更多的是反思。
《阿甘正传》也是反思影片,什么是傻瓜什么是天才,一张测试决定智商决定未来,说来荒唐,但又无法否定,生活便是如此你只有先顺应才有反抗的权利,没有永远的懦夫没有永远的英雄,傻瓜天才亦是如此。
执着等待
“你知道孩子记事实在奇怪,我不记得我的出生,我不记得我的第一份圣诞礼物,我也不记得我第一次去野餐,但我却记得,我第一次听到最甜的声音”所谓的一见钟情阿甘用独白表露。最难堪的年纪,最深刻的记忆,最纯真的爱,阿甘对珍妮的喜欢就是这样开始。
性格是有感染力的,阿甘造就了傻人有傻福,但就这样理解有些片面,在爱情面前他是执着。被人追赶珍妮叫阿甘跑,途中路过一座桥,有两个人在钓鱼,后来跑遍全国的时候再次出现了同样的桥,同样的两人,时间在奔跑,还是儿时的模样,少了最美的脸庞,愿跑到尽头找到我的女孩。
一段经典的台词阿甘不温不火的说出对珍妮的爱
阿甘:你肯嫁给我吗?珍妮,我会是个好丈夫。
Forrest: Will you marry me? i‘d make a good hushand jenny.
珍妮:福里斯,你会的。
Jenny:you would,forrest.
阿甘:但你不想嫁给我。
Forres:But you won‘t marry me.
珍妮:你不会想和我结婚的。
Jenny:You don‘t want to marry me.
阿甘:珍妮,为什么你不爱我?我不聪明,但是我知道爱是什么。
Forrest:Why don‘t you love me jenny?i‘m not a smart man but i know what love is
倘若一个影片的结局圆满了,就缺少了观众的思考,《阿甘正传》以半圆满的结局收尾,珍妮的墓前阿甘离开时,群鸟从草丛中飞出,阿甘回头望去定是认为珍妮变成了一只鸟,恰恰应了影片前部分珍妮请求上帝把自己变成小鸟。
中国的民间传说钟情于凄美结局,《梁祝》化茧成蝶,《牛郎织女》每年一见,《阿甘正传》看似凄美却一半圆满。两人结婚,结束阿甘多年的单恋长跑,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阿甘用执着得到了心中最美的女孩儿。
精神
影片中阿甘经历了美国五十到八十年代的多个大事件,看似不合理,但人逢不合情理之事,才会思考,剧作上不合情理有不合情理的技巧。
阿甘参军中结实了黑人布鲁,丹中尉,好莱坞影片喜欢把人物的关系延伸到社会含义。《阿甘正传》的时代背景是美国长达30多年的历史。阿甘看似是经历者,实质是历史的讲述者,从越南战争的幸存者,到“乒乓外交”参与者,“水门事件”的发现者。以第一人称反应社会历史。
《大唐玄奘》也利用类似的手法,玄奘的天竺之路,除了玄奘对“佛”的虔诚,影片反应更多的是贞观年间的天灾人祸,民间疾苦。以小人物烘托出大事件,大历史。折射社会民情的同时也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所谓阿甘的精神,是国家时代所需要的,历史的演变促成时代精神的产生。
影片开头结尾羽毛的出现不仅表明阿甘母亲认为“人生是随风飘落”,也有丹中尉认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观点,结尾处羽毛落到阿甘脚下多少有些命中注定的意思,“随风飘落”“命中注定”的结合就像常说的“偶然中的必然”。
由于历史的依仗、精神的象征、罗伯特的“阿甘”不只是阿甘,更像一段历史,才得以经典依旧
文/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