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品读的了被称作“千古悼亡之首”的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中怀念十年前已离他而去的妻子王弗。他说,我和你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陷入思念的悲伤,却又不由自主地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没有地方和你诉说心中的悲苦和凄凉。假使我们今夜相逢,你也应该不会认出我,因为我四处奔波,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故乡。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每每读到着,总会想起我的外公去世多年,外婆总会跑到几里的墓地,趴在外公坟头痛哭流涕的样子,那些年外婆时常就不见了,每次总是在坟地找到她,我知道她是想外公了,外公比外婆早去世二十三年,有一种思念没有言语,没有诗词,每天外婆坐在外公的遗像前,倒倒茶,放点零食,然后久久凝视外公的遗像。他们互相望着,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啊,就是他们相互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我的外公是铁皮匠,一张二平米的铁皮铺开下料时,外婆总是娴熟的趴在铁皮下,帮外公扶着尺子划线,嘴里还嘀咕着什么,谁家的脸底或桶底漏了,总是外婆的活,先看是要换整张底还是要焊接,如只需焊接她会拿着烧的彤红的烙铁对着焊锡点下,然后迅速的对着漏缝处,然后再拿去让外公检验,外公永远笑咪咪的望着外婆,生活劳作他们一直默契配合,很多人都说外公的手艺是外婆教的,其实不然,这是不是就是情到深处,一切不自然的都自然而然,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点点滴滴都是情,是爱情更是长情。
苏轼的这首词用语平实,却如此感人,正是因为有来自生活本身的力量。我们不知道王弗的才学到底怎么样,但是苏轼自己在文章里记载过,说有一次自己在夜里读书的时候,就被红袖添香的王弗指出了一个错误。还有一次,他背书的时候突然忘了词儿,王弗就轻声地念出了下句,这让一肚子学问的苏轼大为佩服。我想,要指出苏轼读书中的错误,那一般的知识积累肯定是不够的,王弗的才学肯定不一般。
王弗不仅天天陪着丈夫苏轼学习,做一对爱学习有文化的模范夫妻,而且她对丈夫的人生理想、仕途追求都很用心。史书记载,王弗有一个爱好,就是苏轼做官之后,家中凡是苏轼的同僚、下属来拜访,苏轼在前面接待、攀谈,王弗就在帘子后面悄悄地听。客人走了之后,王弗就凭自己女性特有的直觉,为丈夫分析谈话的内容,还有谈话的人,听说苏轼往往是大受裨益。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最大的特色一是平实,二是感人。金庸在《神雕侠侣》里面写道,杨过为小龙女跳崖,最重要的引子就是这首《江城子》。杨过一辈子痴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年前在路边一个小酒店的墙壁上,见过这首词,随口念了几遍,就牢记下来。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这首词情深意真。
杨过在绝情谷中等了十六年,等待与小龙女相会。过了约定的日子,却依然不见小龙女,失魂落魄之际,想起了这首《江城子》。杨过心想,苏轼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而自己已经和小龙女相隔十六年了;苏轼尚知爱妻埋骨之所,自己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不知。于是又想起下半阕,说的是苏轼夜晚梦到亡妻的情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正是柳永所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啊。
杨过念及此,不由得心中大痛,因为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不能做到一个。杨过心中不觉万念俱灰,加上生性激烈,便纵身跳入万丈悬崖。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文学作品,什么样的诗词才是最感人的诗词?很简单,来自真实的生活,来自深情的灵魂。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