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升入研究生前的暑假,宅居家中,父亲见我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于是提议全家一起出去旅游。旅行计划由我安排。
想起“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的诗句后,我便打算把洛阳当做旅行的目的地。在去洛阳前,依次游了览武汉、郑州、登封等三个城市。一来刚好顺路,便于安排车旅行程,二来这几个城市都有许多我感兴趣的名胜。
历史上,登封长时间隶属洛阳,到了近现代才划拨到郑州治下。因此,登封嵩阳书院仪门楹联写道“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下联描述的正是古都洛阳。
考虑到登封的历史古迹较多,“天地之中”建筑群众星璀璨,已参观的名胜古迹有初祖庵、少林寺、塔林、少室山、太室山、嵩岳寺塔、法王寺、嵩阳书院等,未来得及参观的有东汉三阙、观星台、中岳庙、会善寺等,这值得我另外再起一篇文章细述。因此这篇文章不包含登封部分。
人们形容洛阳邙山古墓之多时,会说“邙岭无卧牛之地”。洛阳古迹的密集程度与此类同。对于编制洛阳地图的人来说,光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写上,就很考验排版能力了。
不仅如此,洛阳也号称“博物馆之都”,建成开放的博物馆在六十处以上。不少特色的博物馆令我颇神往,比如展览墓志铭的千唐志斋,展览古墓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在灿若星河的诸多古迹和博物馆中,我安排了以下几处:
一、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二、天子驾六博物馆
三、洛阳博物馆
四、龙门石窟
五、关林
六、洛阳老街
七、隋唐洛阳城遗址
八、白马寺
下面,开始我们的洛阳之旅。
一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古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先的名字是古墓博物馆,正门立着“邙山陵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牌。馆内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古代壁画展区、古墓展区和北魏景陵展区。
除壁画馆外,展出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古墓~
古代壁画展区则更像现代的博物馆,展出古代壁画与画像砖。
相比收费300元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这边的古代壁画馆可谓穷孩子的福音。
场馆内光线条件不佳,而且有玻璃的阻挡,拍照条件不太好,因此值得展示出来的照片不多。下面的照片只列出了馆内藏品的十之一二。如果要真正感受它们的美,还是要亲身参观。
————藏品分割线————
下面是我在参观过程中较为感兴趣的一些文物:
磁涧西汉墓壁画,2000年发现于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里河村。
明万历四十一年济源明代壁画墓。四壁绘画为主人宴饮、赏乐和游玩等生活场景。
歌乐仕女图真的很美,是古墓丽影一般的存在。
西汉空心画像砖墓,用三十二块形体巨大的空心画像砖拼装而成。空心砖上画像丰富。下图为门额,绘有朱雀、扶桑树、虎、鹤等图案。
北宋宋四郎壁画墓。铭砖上刻有“宋四郎家外宅坟,新安县里郭午居住。砖作人贾博士、刘博士,庄住张窑,同共砌墓。画墓人杨彪,宣和八年二月初一大葬记”。
宣和七年十二月宋徽宗退位,次年改年号为靖康。宣和八年实为靖康元年。人们推测,此墓建造时间与新皇改元的时间相距太短,改元的信息尚未传来。
也有另一种说法:后人修墓时不愿提“靖康”这一饱受国耻的年号,因此仍用“宣和”旧年号。
北宋壁画墓,1983年发现于新安县石寺乡宋四郎墓旁边。墓主大约与宋四郎为同姓家族成员。形制为八角形仿木结构砖室墓。
“妇人启门”的艺术形式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算是童年阴影之一。妇人启门壁画位于正对墓门的墙壁上,妇人从虚掩的门中探出身子,寓意着门后还有无限的空间。可以理解为寓意墓主人家大业大,也可理解为妇人是仙界的使者,引领墓主人去往仙界或者转世的道路。
(去古建筑拍照时可以模仿这个姿势)
北宋砖雕墓。形制为四方形仿木结构砖室墓。门窗、斗拱及各类装饰陈设齐全。四壁有二十余幅牡丹砖雕。
墓的穹顶造型独特,正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放到别的建筑中也不违和。我个人很喜欢。
金代邹复墓,墓室周壁刻有人物壁画,西壁《杂剧图》;北壁《人物桌椅图》;东壁《家居生活图》;南壁上部和东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壁刻孝子故事图。
北魏宣武帝景陵,孝文帝次子宣武皇帝元恪的陵墓。
景陵是在原址保护的古墓,因此参观时可以欣赏完整的封土、甬道、墓室结构。景陵作为地下结构,现在同样也面临着渗水等岩土工程问题的考验。从这点来说,土木专业也是能为考古做一点贡献的。
如果你的胆子不算太小,对“古代艺术”比较感兴趣,这个博物馆值得一去。
二、天子驾六博物馆
“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
天子驾六博物馆同样也是一个“地下”的博物馆。它位于洛阳的王城广场,地上建筑只有一个六驾马车的铜像,算是洛阳市的城市标志之一。
地下部分包括一个小型的文物陈列展厅与作为考古现场的车马坑展厅。走过文物陈列展厅,做一些知识铺垫后,便到了车马坑。
在下图中可以看见,中间偏右的马车前,有六马并排。这六马一车的格局,便是大名鼎鼎的“天子驾六”。
展出的车马坑并不大,约四十米长,同时期被发掘出来的东周王城遗迹大部分被回填保护。
与洛阳无数还未被发现的遗址一样,它们都埋在厚厚的土里,等待后人探寻,一同敲开历史的门扉。
三、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我们可以叫它“萝卜”。
洛阳博物馆新馆位于洛河之南。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甚至可以说是地级市级别最强的博物馆之一,洛阳博物馆留给我的印象极好。
博物馆分两层。
一楼主要为洛阳历代通史展和石刻展,此外还有一个关于鲜卑民族的临时特展。
二楼主要为珍宝馆与唐三彩馆,参观时另有“洛神赋图”特展。
洛阳的历史传承脉络清晰,历代的文物数量都不少,夏商周的文物让人看得很是过瘾。
下面是我在参观过程中较为感兴趣的一些文物: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几乎国人皆知的夏代遗迹,洛阳博物馆展出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和乳钉纹铜爵都是出土于二里头的文物。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是现今年代最早的镶嵌铜器,乳钉纹铜爵则是现今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
(顺便吐槽一下古人,为什么精美好看的青铜器都是用来吃吃喝喝的?)。
听说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今年底就要开馆了,希望下次再到洛阳时,能一探究竟。
兽面纹铜方鼎,狰狞的饕餮纹引人回到神秘的西周。洛阳城市地标之一的九龙鼎就是以这尊兽面纹铜方鼎为原型复制而成的。
曹魏正始石经用古文、篆文与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又叫“三体石经”,与东汉熹平石经、唐开成石经并称我国古代最出名的三大石经。
洛博二楼有一个“洛神赋”的专题特展。镇馆之宝曹魏白玉杯也在其中展出。此外还展出了洛神赋图历代摹本的复制品,观者不多,适合驻足细细欣赏。
洛神赋相关主题展厅的观众主要围观在一个大荧幕前。荧幕里,洛神赋图中的人物鸟兽均呈动态,仿佛重获生命。随着画卷移动,旁白依次讲解洛神赋故事的起承转合。讲解效果挺好。
这件西晋三轮铜鸠车造型过于可爱,已经成为萝卜(洛博)的网红文物之一。看到它的时候确实有点想笑,太像小时候的玩具了。
永宁寺塔泥塑人面像也是镇馆之宝之一。 现在安排在“融合之路——拓跋鲜卑与华夏文明的交融”特展展出,我差点错过了这件藏品。打光不是很好,但是微笑的神秘感依旧。
相比游客们爱拍的唐代彩绘陶马与驯马佣,个人更喜欢这件黑釉三彩马。黑釉较为少见,四题踏雪的配色颇显大气。
(不过四蹄踏雪也会来称呼小猫)
唐三彩镇墓兽的造型让人感受到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神兽的影子。
不过…收藏在家中…总感觉不太吉利?
石刻馆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分为石刻造像和碑碣墓志两部分。下面这件东汉石辟邪是镇馆之宝之一。尽管参观前做了些功课,但看见这座高达1.9米的石辟邪时,仍是吓了一跳。昂首怒目,威猛无双。
(但是拖着舌头就很可爱了)
翁仲,指陵墓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
洛阳博物馆以藏品数量多著称,如果旅游时间允许,值得安排一整天到此仔细观看。
四、龙门石窟
在灿若星河的洛阳古迹中,龙门石窟可谓知名度最广、最称得上雅俗共赏的一处。当你走到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跟前时,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感慨:天地间有大美而不言。
洛阳城南的伊河穿香山、龙门山而过。两山对峙如双阙,故称“伊阙”。因为隋都洛阳皇宫大门正对伊阙,故又得名“龙门”。沿伊河走在两山之中,会觉得两山正如同被伊河劈开,殊为震撼。
龙门石窟就位于伊阙的岩壁上,沿伊河绵延,分为东山石窟与西山石窟两部分。西山石窟规模宏大,集中了龙门石窟造像的80%。相比而言,东山石窟现存规模较小,但是古有“西山一山,不如东山一湾”的说法,即昔日东山石窟规模还要大于西山石窟。事物兴衰,由此可见。
龙门大桥,跨伊河上,建成于1962年,中跨90m,是当时世界上拱圈最薄的大跨径石拱桥和省内单跨最大的石拱桥。
龙门石窟曾遭盗采,现存的佛像虽然依旧壮观,但处处有无首之佛,更有甚者整面岩壁都被铲下。《帝后礼佛图》等文物依然流失海外。实是吾国文化之痛。
宾阳北洞的“剪刀手”佛,奇怪的手势其实是一种佛教手印,因为其它手指已损坏,才变成今天的可爱造型。游客一般会在此摆出剪刀手与之合影。
宾阳中洞的佛像笑容和蔼,甚至颇有些憨态可掬。该洞窟以浮雕壁画著称,可惜没能进去。著名的《帝后礼佛图》就是从这个洞窟中遭盗卖流失。初唐褚遂良《伊阙佛龛之碑》也是立于宾阳洞。前女友的书法正是学自褚遂良。若她来看,想必会很开心。
敬善寺洞主佛窟内四壁刻有53尊坐姿不同的菩萨。仔细观察可见这些菩萨的莲花宝座由茎条相连为一体,数十茎归于同一根,被称为“一佛五十菩萨图”。
武周时期开凿的摩崖三佛内有三尊大佛像,分别代表过去、当下、未来。该处的三佛像以未来佛弥勒居主位,较为特别。据说是武则天自称弥勒佛转世,因此以弥勒佛居中。
万佛洞因两壁凿刻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两壁小佛像下方刻有十二个伎乐人。主佛背后同样有“一佛五十菩萨图”。洞外小佛龛众多,其中有独特的两尊护法石狮,可惜已被盗卖。
莲花顶刻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卅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龛”。”
惠简洞造像与奉先寺造像颇为神似,被称为“小奉先寺”。该洞系惠暕法师专门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而造。
莲花洞,以洞窟上方优美的莲花顶而得名。中间的释迦牟尼立像非常肃穆庄严,可惜头部已不存。
自莲花洞等处逐渐向山,沿途欣赏小佛龛,突然走到一处平台,豁然开朗,抬头三面岩壁高耸,数尊巨型佛像矗立,宛如神迹,这便是奉先寺。
奉先寺的巨型雕像有九尊,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其中的大佛便是卢舍那大佛,堪称中国石刻之精粹。
经雄伟壮观的奉先寺后,再看西山石窟剩余部分的诸佛像,便有些意兴阑珊了,因此欣赏的不够仔细,拍照不多。实际上像古阳洞、药方洞、六座塔等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可惜自己当时没能耐心性子来一处处欣赏,非常遗憾。未来总归要再到龙门石窟补上的。
其中,古阳洞以碑刻文明,魏碑“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都出自该处。
之后变到了东山石窟,规模相对西山石窟较小。主要有擂鼓台、万佛沟、看经寺等处。
擂鼓台因武则天曾在此置擂鼓司而得名,分北中南三洞。中洞因四壁刻有一万五千尊小坐佛而被称为“大万五千佛像龛”。南洞内四壁则布满700余尊莲花座像。
万佛沟是香山中的一处山沟,因佛龛密集而得名。
看经寺相传为唐僧晒经书处,因此得名。看经寺洞壁刻有29尊罗汉浮雕造像,据说是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在下面这张照片的最下方可以看见罗汉浮雕的头部。
五、关林
关林据说是武圣关羽的埋首之处。因关羽被尊为圣人,因此其陵墓被尊称为“林”。关林自东汉末年延续至今,现存的殿宇为明清时期古迹。
从正门进入走到仪门,仪门两侧有两方古碑。一方为岳飞题诗,一方为关羽绘竹。仪门与大殿之间为石狮御道,建于万历年间,御道有望柱36根,石狮106个。狮子神态各异,还挺耐看。
正门外有一座乾隆年间的戏楼,上题“千秋鉴”。戏楼专为祭祀关羽演习而用。
六、洛阳老城
我们是从丽景门加入洛阳老城的。自丽景门可进入洛阳的老城十字街,小吃摊点众多。周边的街区古迹众多,如孔子问礼碑、河南府文庙、鼓楼、文峰塔、潞泽会馆等,可惜没来得及一处处细看。
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今日的丽景门为现代重建的混凝土结构。算是洛阳地标之一。
洛阳老城鼓楼,始建于明代。相比同为古都的西安,洛阳的鼓楼规模就小很多了。
文峰塔,清代九层楼阁式砖石塔。如今文峰塔周边新建了名为“洛邑古城”的旅游区。
七、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是洛阳在历史进程中最为显赫的一段。那座如日中天、万国来朝的隋唐洛阳城,让当时无数的文人墨客极尽文采来赞颂,也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人们通过当代考古技术发掘隋唐洛阳城的痕迹的同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建筑技术复原它的盛况。
应天门、天堂明堂、定鼎门等都是重现古都风貌的尝试。
古代的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为隋唐洛阳城宫城紫薇城的正南门。应天门左右连接两阙楼,均置双向三出阙。
在考古发现的应天门遗址上,新的应天门按旧制修建。周围没有高楼,因此显得气势惊人。
明堂,又称万象神宫,为紫薇城正殿。天堂这是武则天礼佛之处。
相比后来建设的应天门而言,重建的天堂明堂总感觉气势不足。偏矮小。
八、白马寺
白马寺不用多介绍,作为佛教西来后中国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足以青史留名。现存的白马寺为明清时的格局,年代最早的建筑为金代齐云塔。
在洛阳八景中,白马寺的“马寺钟声”是其中一景。
元代夹纻干漆罗汉像是白马寺内的珍宝之一。殿内灯火昏暗,加上隔着玻璃看不清罗汉像的细节,但仍能感受到其精光内敛的气质。
清凉台,相传为汉明帝刘庄读书、避暑之地,圣教西来后,摄摩腾、竺法兰法师此处翻译经文。
齐云塔,13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金代重建。
后记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是人们提到洛阳时常会引用的诗句。尽管诗中不乏对古都的敬意,但更多的是物换星移的感慨。
确实,你若去走走曹魏洛阳城的废墟,去翻开《洛阳伽蓝记》想象那些无数消失的宝刹丛林,去邙山看看那些无花无酒锄作田的古墓……百代兴废的沉重感能把人淹没,如同埋在冷冰冰的石头里。
但那些往日陈迹,并不是完整的洛阳。
你还应该看看新修的地铁线,看看隋唐遗址植物园盛开依旧的牡丹花。
时至今日,洛阳依然是中州的第二大城市。他有他扎实的工业基础,有繁荣的旅游业。
我相信,洛阳依然是那个翩翩美少年。他不必万国来朝、傲视群城,但是能保持青年人的朝气。愿他蒸蒸日上,继往开来。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