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读到刘亮程是在高二的语文课本,《寒风吹彻》。读《寒风吹彻》时心都是揪着的,很震撼,但更多的是沉重和痛苦,甚至感觉有些绝望。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似乎都在传递着令人窒息的绝望,逃都逃不开。“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都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无法温暖别人,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温暖,只能一个人孤独过冬,被寒风吹彻。
因为《寒风吹彻》的震撼和绝望而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如隐士和哲学家一般的乡土作家。后来偶然遇到了《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便开始慢慢读起他的散文了。文字质朴无华却充满灵气,每一句话都像是深刻的哲理,充满智慧。他的笔下,乡村的猫、狗、牛、公鸡、大树,房屋、道路……所有的风物都有着可贵的灵魂,就如同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文字,翻开书页便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乡土芬芳。
散文明明是在静态地重复叙述、单调地挖掘乡村生活,却没有一丝人间烟火气息,而是干净又清新自然,充满智慧。
无论是否了解乡村的生活,读着这本书的时候也一定会惊讶:原来乡村是一座如此丰富的宝库,连每天都升起的太阳和本是一视同仁普照大地的光芒都跟一户人家的悲喜紧紧关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表层下,丰富的回响由深夜里传出。静默的深夜里,敏感的灵魂静静地谛听来自大地的回声,享受从未有别人听说过天籁——或许是风,悄悄刮开院门,卷走了黄土梁上的一生;或许是麦子,在野地上安静地等待着收割的人;或许是被遗弃的村庄,被注入了活力,又迅速归于平静……你哀叹失去了的西边那温柔的天空,你恐惧那场寂静的大火后你火红瞳孔中映射的旷野里面的荒芜,你侧耳倾听走在路上的牛羊用他们沙哑的嘶吼或兴奋的啼叫的言语在交流关于主人关于村庄的故事——这是黄土梁的故事,是村庄的故事,是故土的故事。刘亮程用简朴却如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他日日经历的单调重复的纯朴生活和生活中纯朴的悲喜,以及他生活的那个安详的,好像被时间遗弃的村庄。这样平静如呼吸的生活,单纯的不染一丝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如掌心化雪般温润。
一头驴、一条狗、一群杂花土鸡和一个用土砖砌成的院落,似乎就是刘亮程的全部。所以,他写下了一片黄沙弥漫的土地,土地上是听从季节号令的麦穗,麦穗上是从时光深处吹来的风,席卷了一缕炊烟、几树枯叶和半晌的浮想联翩,再刮到时光深处去。风的上面是云,它们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迁移过来,停停走走,才不管你要不要雨,才不管你要不要荫。云的上面是天幕高张,天幕上面是一双眼睛,眨一眼便是天黑,眨一眼便是天明,眨一眼便是三十载不再。
文字朴实,对话很少,情节接近于无,但乡愁却荡漾平淡的故事里。通篇未出现“孤独”二字,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浸染了无比萧索的离愁和思念,落寞的思绪,孤单的影子,怎么也挥之不去。
年轻时人们无法理解老屋、老树、老牛、老狗、老人的情绪,只能揣测,或者干脆无视。而最终,人归尘土,落叶归根。老来才顿觉悲伤,无以为继。村庄,也在滚滚浓烟与呛人味道里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直到有一天,它只存在于老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