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赏自己,早起做早饭,吃完早饭收拾一下抓紧时间去上班,快节奏的生活,平淡的一天开始了。
感赏自己在公交车上看师姐妹们的简书,大家进步很快,亲子关系也在曲折中越来越好!学无止境,父母们好好学习教育知识,孩子们天天向上!
感赏自己又摘一篇关于亲子关系教育的文章,持续学习中——
很多父母不解,为何自己的付出没养出感恩的孩子,反而给亲子关系带来困扰。
其实是没有明白,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在踏入社会、经历碰撞的过程中成长,而不是在父母的控制中长大。
真正的教育,是懂得撒开手,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很多父母以为的“爱”孩子,就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企图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孩子规避可能遇见的风险,甚至安排他的终身。
可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正确的养育孩子,是让他们活出自己。
知名人生导师刘墉,有一双很有出息的儿女,但当被问及如何教育子女时,刘墉也坦言走过不少弯路。
他说:“以前我对儿子,也是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发现这让他越来越叛逆。”
有天刘墉问儿子刘轩:“你为什么这么叛逆?”
刘轩的回答让他吃惊:“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的,我也不想听你的了,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听了儿子的话,刘墉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教育画风是这样的:“儿子哈佛研究所念一半,突然说要休学去阿拉斯加,我说:‘想好你就去!’。
女儿毕业后去往北京,连工作都没找到,居然说要留在北京,一待就是三年,我也毫无任何阻拦。”
有人问他如此“放任自流”,就真的放心吗?
他的回答是:“我确实不放心,但是我也知道,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能飞,就让他飞吧!”
身为父母,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会“撒开手”,还要学会把孩子“推出去”。
高晓松在《如丧》中描述了和母亲的一次对话:
我:“妈妈。”
妈:“你在哪?干嘛呢?”
我:“我在厦门,没钱回来,你借我一千块钱吧。”
妈:“我的地理知识没出错的话,厦门有码头。”
我:“是的。”
妈:“我没记错的话,你20岁了。”
我:“是的。”
妈:“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会在码头活不下去吗?”
我:“好吧,我懂了。”
有人会说高晓松妈妈“绝情”,但相信她和刘墉一样,领会到的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变成参天大树也好,变成废柴也好,这都是孩子的自由选择。
诗人于戈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他经历不到这些,他就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学会,让孩子自我成长。
音乐家龚琳娜在一次采访中说,她一直思考亲子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后来她终于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亲子关系,不是平等关系,而是前后关系: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们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想走的路,父母能做的只有慢慢的目送。
有一位笔名为三秋树的母亲理解到了这点,可惜已到晚年。
退休后的她,还照顾儿子和媳妇的起居生活,还为此搬到了儿子的小区,每天为儿子烧饭、洗衣、打扫卫生。
当有一天,打不开儿子的家门,她才意识到是儿媳妇换了门锁。
老伴安慰着他,带着她去了从未去过的大草原。驰骋在大草原上,她有着从未有过的欢快和愉悦。
再次回到家,她终于告诉儿子和儿媳:准备和老伴过晚年生活了,再也不为他们的事操心了。听到这句话,儿子长舒了一口气。
很多父母,自从有了孩子就变成了“孩奴”,生活重心全部围绕着孩子,替孩子安排一切,甚至包办一切,一直到孩子成人成家还不松手。
这样的父母,眼睛只盯着孩子,也正因如此,孩子的一生都活在父母的压抑之下。
北大才女赵婕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为人父母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父母对孩子的人生介入越深,孩子背负的精神压力就越大,自由也就更少。
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会走得更远,并且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愿我们做父母的都能理解:孩子年幼时给他足够的爱,而当孩子渐渐长大了,一定要去践行那一场,得体的退出。
感赏自己,努力工作,中午吃了宫保鸡丁盖饭,美哒哒。
下午天气不好,偶有零星雨点掉落,感赏自己抓紧时间跑客户,尽快处理好事情,忙完回家!
投射自己明天继续工作顺利,日有所获!有个好心情。
投射女儿在公婆的带领下茁壮成长,快乐过假期,每天开心玩耍,开心看电视,开心吃饭和睡觉,身体好,心情好!
投射儿子在京放轻松,有个愉快的暑假生活!带好他表妹,帮助姑姑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有所收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