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尤金·罗根
摘录整理:和弦夜光杯
读书目的:跟随作者探索近现代阿拉伯历史的方方面面,学习阿拉伯人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找出至少1个自我改变的触动点。
十行采集:
1.哈姆迪是突尼斯小城西迪布济德的市政巡视员,她被指控侮辱了一名街头小贩布瓦齐齐,后者的自焚在突尼斯激起全国范围的示威游行,并最终引发北非和中东地区的一系列群众性运动,统称“阿拉伯之春”。
2.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总统本·阿里
下台逃往沙特。
3.2005年6月被暗杀的黎巴嫩记者萨米尔·卡希尔,曾诊断出一种“阿拉伯痼疾”:
“在当下做阿拉伯人并不好受。有些人感受着迫害,有些人则自我厌恶,一种深深的不安漫布阿拉伯世界。”
这一不安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传遍阿拉伯世界,最终在2011年爆发。
4.受突尼斯人鼓舞,埃及的活动分子于2011年1月25日在开罗中心的解放广场组织起一场民众示威。
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5.2月14日,示威者涌入麦纳麦的珍珠广场,将“阿拉伯之春”引入巴林。
2月15日,示威在班加西爆发,标志着反抗卡扎菲41年独裁统治的利比亚“革命”开始。
同月,示威者在萨拿、亚丁和塔伊兹集结,要求也门统治者萨利赫下台。
3月,叙利亚南部城镇德拉的非暴力示威引来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严酷暴力镇压,开启了“阿拉伯之春”最为悲剧性的一章。
6.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历史是最好的向导。在西方,低估历史对当下的价值再常见不过。
若想了解“阿拉伯之春”的根源,应对2011年后阿拉伯世界面对的严峻挑战,需要更关注历史。
7.伊斯兰教产生后5个世纪,即公元7—12世纪的历史,阿拉伯人极为自豪。这是伊斯兰帝国的黄金时代,基于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的诸帝国主导了世界事务。
8.伊斯兰主义者认为,阿拉伯人最贴近他们的伊斯兰信仰之时最强大。
9.11世纪末起,外来入侵者糟蹋了伊斯兰的土地。1099年,在血腥围困之后,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开启了十字军王国长达两个世纪的外族统治。
10.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占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过去的5个世纪内,奥斯曼人统治了阿拉伯人4个世纪。
一行精华:
街头小贩布瓦齐齐的自焚在突尼斯激起全国范围的示威游行,并最终引发北非和中东地区的一系列群众性运动,统称“阿拉伯之春”。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历史是最好的向导。
触动,反思,改变:
1.之前读了《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这本从以色列人角度阐述巴以冲突的书籍,恰好又遇上2023年10月起新一轮巴以冲突愈演愈烈,所以也想了解一下从阿拉伯人的视角观察到的世界,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答案。
2.对于“阿拉伯之春”的经过确实不太熟悉,没想到导火索竟然是这么“细小”的一件事,应该是矛盾积累达到了一个极限。
3.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历史不会重复现象,但会重复规律,相信这些规律,在未来依然会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