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作用:挂壁欣赏,珍藏传世。
✏️作业:4尺对裁以内2张托片,1张镜片。
挖补四尺宣四裁两张(6孔)
一千字学习心得。
✏️东晋时期启蒙阶段
装裱第一人:范晔。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煮糊必去筋。装裱作业中著书立说的祖师爷。
✏️宋(960~1279)装裱史上的高峰。共同装裱,宣和年间形成著名的宣和裱。又称“宋式裱”。表示我国装裱工艺成熟,南宋:绍兴之装。
形成传艺师授之风。
清明上河图中有裱画铺。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锦绫品种繁多。
✏️明代周嘉胄《装潢志》:装潢非人,随手损弃,良可痛腕,…故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书画装裱保书画命)
墨以胶成,裱以糊就,良工用糊如用水,止在多刷,水必透纸。(装裱重要在浆糊。)
收藏家云林苏州。苏州扬州,装裱逐渐完美,名驰全国,号称吴装之师。
#苏裱#
特点:平挺柔软,配色文静淡雅。
#京裱#
特点:裱背厚重,色彩艳丽。
✏️清代装裱:等级种类,分三级,
#白货# 宣纸画
1.古残旧书画修复
2.名家作品精装
3.普通作品装裱
4.#红货# 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寿婚联幅。
✏️宫廷广泛传入民间,汉口市于光绪年间(1821年)传入。(师傅口传历史,无详细准确记载)
1875年兴旺发展:八家裱画铺,铺铺有名师。#雷云公祖会# 6.24 会展,互相学习切磋。
卖蛋糕的传12个徒弟,后各立门户。(1907年)
葛店出师傅。
✏️49年新中国成立,武汉老手艺走进课堂。
✏️1950年以后,武汉市成立了手工业局:把手工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民间工艺厂,装潢公司,国画院。
✏️改革开放,各奔前程。
#装潢过程八字条件#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裱件五德#✏️效果:平薄齐净软。
【装裱室设备基本要求】
1. 坐北朝南(干燥不潮湿)宽敞明亮。
2. 台面案板:长3米~3.6米,(4米)宽1.6~2米,高80厘米~85厘米。(人高方便为标准)
3. 柜桶:装材料
4. 台子必须90度,材料以角面为标准,否则会托歪。
第一层:(黑色)生大漆,
第二层:亚麻布,帐布,
第三层:熟大漆(桐油调色,必须红色,深红枣红都行,白黄不可以,看不清,黑色不吉祥,看清楚纸纤维。)
✏️做漆时间桃花期三月份
5. 墙板:平整干净,不透钉头。
龙骨,(梅花格,编织,不变形)
板子:大板,活动板,中轴板。
材料:杉木
1、干了不变形,
2、不透油。
6. 夹板
7. 架梯
【工具】
1. 排笔(羊毫,28,24,18,16):刷水,刷浆糊。裱画专用排笔,笔锋尖齐圆健。锋6.8~7公分
2. 毛巾:抹台子。
3. 专业棕刷:横式、竖式,大中小,作用:托纸排实。小的:浆糊刷子。
4. 界尺:有长短,裁料下料。
5. 量尺:量料长短。
6. 裁板:泡,不伤刀口。(砧板)
7. 刀:马蹄刀(铁匠打的),小刀。
8. 剪刀:下料。
9. 针锥:大中小,扎眼作记,画线。
10. 启千:传统是用竹子做,前薄后厚,老师的有铜片做的,经用,还有骨头的。作用:大启千起画。小启千镶画。
11. 浆糊条(隔糊条):放浆糊,隔住画面。材料:雨衣材料,绝缘胶纸。注:用的时候要抹干净。两边的线一定要直。
12. 蜡板,打蜡防潮防虫。蜡板要干净。
13. 鹅卵石:砑石。要求,宽。(打蜡之后磨平。)(命纸一定要做好不能有砂)
14. 环子,铜、铁,系绳。现在:马钉(不好)。
15. 锉刀,磨光。
16. 锯子
17. 刀子,劈榫头。
18. 鸡毛掸子:落灰。
19. 钳子:用得少。
20. 电钻:打环。
21. 晃杆:搭画,吊干。(后来直接贴在板子上贴干。)丝绫正面不能有浆糊。
【面料常用材料】
生宣纸,千年寿。(染浅色托一层用于装裱面料)(棉料…)
纺织的绫或绢:
绫是熟丝织成,(67公分最窄)丝绫:双丝绫厚(质量更好),单丝绫薄。
绢是生丝织成(洋纺,平纹),矾成熟绢画画。
(陈丝如稻草。)
锦绫厚(85公分),棉丝混纺。
交织锦(可做面料),仿宋锦(不能做面料),掺麻。
注:作品和材料厚薄需基本平衡。
代用材料:薄亚麻,棉布,绸缎。
素净淡雅。
浆糊:小麦低精粉,花椒水浸泡面粉。
辅助材料:
1. 杆子,天杆(眉条)、地杆。必须衫木。
2. 丝带。
3. 绳子,软绳子。
4. 轴头:竹节、蘑菇、喇叭、瓷、日式。立轴、中堂。好画配红轴。
5. 骨针:分大小。
6. 玉枕子,手卷用。
7. 胶矾:牛皮胶。胶三矾一水十五。
8. 色
9. 墨
三矾九染
花青、米色,调一点墨汁。认浅不认深。宣纸,白丝绫。
【常见装裱品式】
画芯宽度:
#立轴#
1. 50公分以内统称立轴;
2. 50~60公分,大立轴。
#中堂#
寿带(飘带):寿字头;寿线在上下,助线(局条)在四周。Or勒子,上2.5公分,下2公分。
【苏裱:诗堂,上题,下跋。】。 【宋式:两色装裱,可有诗堂,中间浅上下深。】
1. 60~70公分,中堂,
2. 70~80公分,大中堂,
3. 80~100公分,特大中堂。
【复背(背纸),包边纸(裹边纸),内签(题内容),上题头,下题头,边,包首,上搭杆,下搭杆。】
#对联#
1.四尺对裁,2.五尺对裁,
3.六尺对裁,4.巨幅对联,
#横批#四尺对裁等等。
(月牙杆:活合杆,耳子)
根据作品的规格形式决定装裱品式。
根据作品挂壁的环境条件决定整体装裱规格。
#镜片#
#长卷#(3米~30米~100米。)
手扎(30公分以内)
手卷(超过30公分):大镶有边、小镶无边,引首(题字),隔水,拖尾(题字)。
#册页#
1. 蝴蝶式:左右翻,不沾严。两个面,字前画后。底子(墩子)托好,8~11层生宣。
2. 推风式:上下翻,不沾严。
3. 经刚式:可以拉开,只沾两边,不沾严。翻书有讲究。
【配色】
1. 艳而不火,繁而不乱
2. 对比不能强烈,协调不能统一
夹宣不主张用:脏,厚薄不均匀,泡(松)。
【装裱前的备料】
浆糊最重要,裱以糊就。
#制糊#(打浆糊)
*小麦面粉:沉淀淀粉、低筋面粉(有面筋泛黄色)。做古旧字画用花椒水洗面(防虫)。
*明矾:比例:一斤面粉,两钱明矾,潮湿梅雨季节明矾可多一点,但不能欠火;干燥季节明矾可微少,但不能过火。明矾作用:收水,防腐防潮。注:明矾不能多,多了会脆。
*水:天河水之最(雨水),矿泉水。无化工元素。若用自来水需沉淀几天,用面上的水。
*火,熬成米黄色,不能过火(燥性),(看气候,梅雨季节可以更黄一点)不能欠火,若完全白色就是生的。
【过程】
1. 和团:开水冲熟;or 汽蒸法:蒸熟;or 煮熟,注:不能有油。
2. 养糊:不能直接用热浆糊,搅拌好的浆糊存放方式:A. 直接放进容器然后上面加水,B. 在另一个容器放水,再用碗把干浆糊一坨一坨放进水里,水高出十公分。注:夏天不能发霉,冬天不能结冰(冰冻),否则没有粘性。容器最好是陶瓷瓦罐,透气,不可沾油盐。
3.破浆糊:干浆糊调稀。一级浆糊(最干装轴),二级浆糊(镶边,镶料),三级浆糊(托绫托绢,用生宣托,因其厚),四级浆糊(托锦绫,锦绫厚,用皮纸,因其薄),五级浆糊(矾纸矾绢),生宣画芯命纸必须是好纸,一共七级浆糊,越来越稀。
【托材料】边料
#丝绫#
1. 抽丝作记,正面叠在外面,反面向上,正面向下;
2. 平水:全部打湿,做头30公分,抬角,吸水,指腹摆平摆直,吸浮水(拍水/收水),平整,固定,撴丝;
3. 上糊:浆糊刷匀,光浆(前面横走,后面斜走,使表面没有刷子痕迹);
4. 用生宣光滑的正面托绫,刷实;
5. 边缘涂浆糊,不要涂太多。贴起来(用棕刷往外排),擦拭台面。(手、毛巾、台面必须干净)
*古旧字画:托完以后,晃杆晾三四天到干,取下正面向上,用刷子洗掉丝绫正面的浆糊(灰面)。
#锦绫#
(正面:明花暗底)
1. 上午润水/潮水;
2. 下午:平整于台面,刷浆糊,注:一定要均匀;
3. 上皮纸,右下留启口,锦绫不用洗;
4. 贴板(四周浆糊干湿适度),干了便可直接用。
注:光滑的正面刷浆糊贴画芯。
三种托法:
平托(湿托,见水最多)
坐托(不湿不干)
飞托(干托)
#平托#
最常用,先用排笔刷浆糊打湿画芯,然后贴命纸(命纸最好不要接),棕刷排实,干浆糊托四周,留启口。
(坐托飞托浆料干一点。画芯见水为中等。)
#飞托#
先刷命纸(浆料干一点),下面放吸水纸。特点:飞托会掉色,画芯见水少。
【染色】
一次多染一点纸,一般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丢掉不用。
1. 调色:用热水(因为有胶),包首(纸、绫、绢都可)用焦茶,古色古香,用糊米水或老的板栗外壳亦可。
2. 染色:染时先垫一层纸,第一张纸直接刷在台面上(注:所有纸正反面需一致),刷色先横再竖,颜色要均匀。最后一张直接用棕刷收水排实,然后稍等片刻,再排一次。
【托画芯】
1. 审查画芯,配纸;
2. 排笔水分均匀,托时可以拉一下,走人字形,个字形,四边往外刷,四角留着先不刷,光浆(清理、刷平);贴命纸(托片纸),棕刷立起来,用时落笔要轻,行笔要快,右手提画,刷到之处即落纸之处;干纸收水,排实;
3. 四周涂浆糊,浆糊条其中一面要干净,另一面则为浆糊,右手中指挖起,指上浆糊分布呈地中海状,涂时手抵案头顺指滚过,不能漏,不能多。
4. 针锥/启千起画,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