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20日,星期六,于蓉的36岁生日。
早上一睁开眼,于蓉习惯性地耸耸左肩,空的。落寞地起身,开窗,阳光砸在玻璃窗上,碎了一地。于蓉也不洗漱,蜷在沙发里接着读昨晚那本《风花》。
读了一会儿,于蓉觉得无趣得很。懒洋洋地拿起手机, 于蓉现在有很多的朋友,但那些同学同事全在微信上。无聊的时候她就在微信上围观别人的热闹。
窗外的阳光从右肩洒到左脚,感觉肚子有些饿了拖沓着洗漱,拖沓着到厨房,煮了一碗小馄饨吃。
三点钟,齐军的一条短信将于蓉从围观中拉回来,拉进了超市。
“我今晚回来吃饭,亲。”
自从“亲”字被淘宝卖家用得俗烂了之后,于蓉是很不喜欢这个词的,但齐军刚开始呢是叠起来用,“亲亲”,还是很让于蓉甜蜜得浮想联翩的。可不知何时起,“亲亲”变成“亲”了,和淘宝卖家俗烂的用法一样,不同的是齐军的“亲”用在句末,它就像一个句号一样,尽职地站在齐军的每一条微信后面,却不容易让于蓉有浮想联翩的甜蜜了。
晚餐于蓉炖了猪肚红枣汤,于蓉和齐军隔着一瓦罐汤坐着,汤正冒着热气,让他们之间的影像模糊了许多。
两条红烧鲫鱼,在白色的鱼盘里头尾相向地并躺着,就像吵过架的夫妻,一个床头,一个床尾,身体却也粘着的。
这一天,两人都没记起今天是于蓉的生日。
他们本可以热烈地浪漫,却在各自的寂寞里孤独着。
寂寞的感觉,像细密的雨帘濡湿了外衣,湿湿地黏在于蓉身上,想脱却脱不下来,一连几天都在这种黏黏湿湿中挨过。
阳历的新年就在黏黏湿湿中来了,于蓉微信上的朋友们各自忙着,她心想接下来的朋友圈晒图会一个接一个的精彩,。
于蓉回了一趟安德。她穿着那件紫色的知性风衣。
于蓉再次走过那段稀疏的街景,拐过那条窄窄冷冷的巷,她在一扇木门前停住,阳光从她的肩头打下来,倾泻在斑驳的墙上,墙角里两只猫缠绕在一起,温暖地蜷在阳光里。于蓉慢慢地蹲下来,柔柔静静地看着,无声无息的。
好一会儿,只觉心里什么东西往上涌,眼泪溢上来,噙满了眼眶,那一直刻意不去触碰的日子就这么一滴滴,一丝丝,一片片地漫开了……
她再次想起那段话:我的童年就在那里,带点忧愁又有点悲痛,在这外省的小城市里,我拼命等着伊丽莎白垂怜而看我一眼,在绝望中等待成长。
童年的于蓉安静轻和,母亲疲于对付热闹的麻烦不断的于晴,而忘了于蓉也有渴盼。母亲总是一脸欣慰:还好我家老大懂事。
忧愁的于蓉只是固执地等待,对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执拗地不肯伸出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