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在本章开篇就提到不同的人对信息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情境,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认知理论认为,人格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宝宝出生后,我和婆婆在对待宝宝的问题上总是大不相同。例如当宝宝想吃手时,由于我在生宝宝前阅读过相关的书籍,明白这是孩子必经的口欲期,因此在这个方面我不对孩子进行限制。而我婆婆她有她们的带人理念,手脏,不能吃手。这是否也是由于我们对信息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会造成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认知流派的自我不一致的理论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不一致的人会感到抑郁,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不一致的人就会遭受焦虑的痛苦。想起高考后的报考自愿,当时自己一心只想在毕业后从事办公室白领等职业,于是填报了文秘专业,当父亲得知我被文秘专业录取后十分反对,父亲的内心一直是希望我当一名老师,于是在执拗抗争了一个暑假后,只得妥协,入学报名时去父亲带我去学校换了专业,就读语文教育。所以当时刚入大学时我是痛苦、焦虑的。直至后来慢慢进入专业学习,慢慢调整心态,走上讲台实习,看到孩子们那单纯的眼神,灿烂的笑容,感受到孩子们纯洁的爱,我才真正的慢慢从这焦虑中走出,以致后来慢慢爱上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