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户姓李的人家人丁兴旺,得到陈氏的土地最多,成了爆发户。盖起了油房,磨房,学房,祠堂。那时候,人们就把老人沟叫做李家祠堂。这时,西兰公路从高庙山通过。公路边上建了个道班。过去的大道从山脊梁上爬过。现在的西兰公路往下挪到山坡,给高庙山系了一条项圈。来自外籍的养路工人听不懂方言,硬要把李家祠堂说成李家堂,把李家堂道班写成了李家塘道班,后来干脆简化成李塘道班。以讹传讹,以致后来村里的文书也被传染,把李家堂村写成了李塘村。郭村在写小说的时候,感到这村名太土气不说,主要是本地没有“塘”这种地方。索性去了“土”字旁。改成“李唐”,写成了“李唐村”、“李唐小学”。才觉得有味道。
那时候的汽车还很少。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多数是马车。那些马车满载着商家的货物从西安出发运往兰州。一路上白天赶路,晚上歇马住宿。过了华家岭镇,到牛营店,刚好是一日的行程。按说是要在牛营店歇息的。可是,到了李唐道班,已是傍晚的时候,再往前走,就是八盘山。正是战乱年间,八盘山上有盗匪出没。特别是到了夜晚,杀人越货。因此,必须要在山上打尖过夜,翌日清晨再上路。路老爷得知这个消息,立马辟山拓地,打墙箍窑,开车马店,方圆的地主也闻风而动,一时山坡被夷为平地,公路两边修筑起两排广场高墙泥窑矮房茅屋。车马店、连带着饭店、小卖铺、菜铺、油饼铺、锅盔铺等等贝联珠贯。于是,就有了一个路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