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九,汉纪二十八至汉纪三十一。时间公元3年至公元24年,新朝,王莽统治时期。
现在对王莽的评价主要集中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传统史观认为他是外戚专权的代表,忤逆篡位,统治下农民起义四期,最后被杀;另一种是认为王莽是锐意进取的社会改革实践者,最终失败。其实这两种意见并不矛盾,分别是权利取得和国家治理两个层面的问题。但王莽的确是失败了,结局也很惨,这就需要分析总结了。
先来回顾一下西汉末期的局势。中央权利机构,外戚争权,主要是王氏与丁、傅两大势力间的博弈;经济情况,连年灾害,造成大量的土地兼并,大量农民丧失土地,或者成为流民,或者成为奴隶,社会不安定因素激增;地方封国,一部分刘氏子孙不甘心推出政治权利中心,积极串联,组织力量与外戚大干一场,可谓是暗流涌动。这些积弊,王莽同学是非常清楚和了解的,所以在他成为“假皇帝”之始就开启了锐意进取的改革。
王莽的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我们从领导力的角度来看一看。
一、定战略。这是王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整个新朝的战略是失败的。王莽个人以为,战国至秦、汉统治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了礼法,国家的统治应该恢复到周公时期的统治思想下,以礼法驭人。所以,他首先实行禅让,取得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其次颁布了一系列“复礼”的制度,如改官名、地名,恢复“井田”制,不断调整货币制度,但这些做法都已经不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造成的结果是公务员都不办公了,农民都不种地了,商人不再用法定货币交易了,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系停滞,这样的战略注定不可能成功。
二、搭班子。这个受历史的局限性,王莽不会有民主集中的思想。他能参考的只有尧舜、周公,所以王莽没有一个“智囊团”,也由此,所有的改革均出自他一人之手,所有的战略实施也只能靠集权的力量分发下达,简单粗暴。没有集体的智慧,王莽也的确是很累。
三,带队伍。要求帝王培养人才的确有点勉为其难,且王莽统治期间也尚未立储。不过,汉武帝传帮带的策略王莽应该是清楚的,没有借鉴过来是王莽的失误。究其更本,还是下属臣僚们对施政纲领的不认同,因此王莽也很难找到一个类似霍光这样的肱骨之臣,更不用说培养一个辅政的班底了。
三个方面都看不到可取之处,王莽和他的新朝覆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