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你的适应性偏见

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Who is the fairest of us all?

转变

去台湾后不久,我的研究生写的周记让我看了直乐。

上了一天烧脑的课程。深深地觉得每一位老师都是王老师的重量版。尤其是今天下午上的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老师讲授的东西跟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特别的相近。还好有王老师去年一年的灌输,对这门课讲的内容非常的感兴趣。

我告诉他们学好英文很重要,他们当耳旁风;我限定时间让他们学编程,他们天天诉苦;我给他们留作业迫使他们实践数据分析……万幸,研究生课程还没有设置生评教。 :-P

可是才几天的时间,他们就突然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上课学专业知识,下课读论文学编程,还开始寻找机会跟外国人聊天。

是台湾的老师天天跟他们强调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不是,人家才没有我那么絮叨。他们的转变,其实只是因为看到了周围台湾同学们的行动。

同学们上课前早就阅读了相关材料,包括书和论文。自己还要上网搜集相关素材。因此上课的时候可以积极和老师互动。他们几个缺少知识储备,想交流没有内容,一时之间也提不出好问题。因此很尴尬。

同学们在教室、实验室遇到外国留学生主动热情打招呼聊天。他们则相反,见到外国人躲着走。不是怕被外国人歧视,而是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没有信心。

可是英语是必须的,不仅是聊天需要使用。上课幻灯是英文的,学生还时常需要用英文做作业展示。

跟台湾老师的要求比较起来,我的形象也一下子变得更有亲和力了。:-P

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让我们背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你在一个人人追求上进,认真学习的环境中,想不努力前进都很难;相反,你周围的人都打算混个学位赶紧出去找工作,天天把“知识无用论”挂在口头上,你也会把荒废时间当成理所应当。

只是上初中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种现象有个心理学名称,叫做“适应性偏见”。

偏见

刘润老师对“适应性偏见”的定义是:

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的强大的行为心理。

举个例子,我们天津的服务业在全国二线以上城市中是有突出特色的。

尤其是餐饮行业。

这几年许多外地连锁餐厅进驻,让我们天津餐饮业的传统特色少了许多。不过如果你去的不是那几个大卖场里面的餐馆,还颇有机会感受天津服务业原汁原味的特点。

有些外地人来到天津,几句话之后就和餐馆服务员口角起来。天津人在一边静静地看热闹。

不是天津人冷漠,也不是天津人欺生。你得明白我们天津人自己进餐馆是如何表现的。

作为食客,走进餐馆那一刻,你就得对端坐着的服务员大姐微笑。当然,你别指望对方冲你笑,多半人家会白你一眼。“吃嘛?”

你赶紧报出自己想要吃的内容,不可有半点儿隐瞒。倘若一次没说全……后面就不要补充了。

然后人家当然会继续不正眼瞧你,用手里的苍蝇拍指指旁边立好的牌子,上书“炒菜往里走,包子上二楼。”

还不麻利儿该去哪儿去哪儿?

明白为什么天津人看见你被服务员大姐劈头盖脸数落而无动于衷了吧?他们心里八成在想“敢这么跟服务员姐姐说话?简直就是作啊!”

本来大家适应得都挺好。可是那年一个全国连锁火锅店把分店开了过来,天津人一下子不适应了。

我一个同学几天之内被亲戚朋友口碑轰炸。好奇心驱使他自己也呼朋引伴,到那家火锅店去尝试。那感觉,就像晚清的人第一次看到拉洋片差不多。

火锅店爆满。排队的时候人家提供椅子、小吃、饮料,不时过来赔笑脸道歉。

等一入位,就有人帮着把外套罩好,送上围裙。

服务员递毛巾过来,一看戴了眼镜,旋即又取来擦镜布。

客人吃饭,服务员就在旁边殷勤照顾,帮着处理食材。从头至尾微笑服务,随叫随到。

临走的时候结账,人家问是否需要发票。他说天晚了,几个朋友路远。如果开票需要时间太长,就不要了。

人家服务员百米冲刺去银台帮他开票去了。

如果你在广州、上海那样的城市住久了,可能觉得这有什么?不是很普通的事儿吗?

那天,我同学——一个七尺高的汉子——被感动得哭了。

挑战

看到了吧,你适应的东西可能很不好,但是你自己都感觉不出来。

换个环境,可能会让你意识到问题。但是却并不一定会让你在行为上做出改变。

许多人学英语头疼,于是宣称“我学不好英语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给我放到国外,两个月就能学好!”

这是真的吗?

确实有人到了国外后,英语和专业知识一起突飞猛进。

但我也见过许多在美国留学了一年的中国学生,英语没有什么变化。磨着老师要求提前考试回国,理由是“报了新东方,暑假要回国好好学英语”。

为了公平起见,我得补充一句。这种事儿真不是只有咱中国人有,美国人也一样。

我曾经参加了一次美国大学举办的留学座谈会。一到会场,我就觉得是邀请函发错了。因为会议是一帮留学回来的美国人给一帮打算出国留学的美国人介绍经验。我在这儿算干嘛的?

不过我那天收获特别大。因为我听到国际办主任语重心长说的一番话:

当你们到了其他国家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泡泡(bubble)里面。有的人觉得泡泡里面很舒服,所以不肯出来。他们天天跟会说英语的人混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到处寻找肯德基和麦当劳。除了上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外国的文化、风俗和思维。这样的留学是没有效果的。

我一下子豁然开朗。看来哪国的人都一样。明明是换了一个环境,有了新的信息、新的机会。但是适应性偏见的强大作用依然会把你往回拽。只要稍有机会,你就会自己创造一个“小环境”——也就是国际办主任提到的“泡泡”——缩在里面不肯出来。

那些英语没有长进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人在异国他乡,不过除了上课和学校要求的活动外,基本上都是缩在一个中国人构成的圈子里面。说中文、吃中餐、上网看带字幕的美剧或者干脆看国产综艺节目,平时只和中国人一起玩儿。圈子外面是美国。可这圈子里面,简直就是个微缩版唐人街啊。

许多同胞去美国旅游,也是这样。坐华人旅行社的大巴,停车总能找到中餐馆。看似几天时间就高效率地把美国好几个州的著名景点都游了个遍,但实际上跟在国内旅游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奥特莱斯是必去的,里面拿中文问路毫无问题。服务员一张口就是北京话,确实是宾至如归,跟逛王府井似的。回家后亲朋问有什么感受?答:“除了空气质量好点儿,没啥了不起的。整个儿就一大农村,比北京上海差远了。”

如果你一直不与外界的信息接触,永远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又如何能有进步呢?

方法

适应性偏见如此强大,我们就只能认命了吗?

当然不是。

打破适应性偏见的方法并不复杂。也就是三条:

  1. 输入新信息;
  2. 做出尝试;
  3. 反馈调整。

输入新信息,就是古人说的“兼听则明”。有意识去听自己从前忽略过或者不愿意听的信息。从中发掘机遇与警示。

例如2015年上半年股价疯长的时候,你和大妈们一起争先恐后买了股票。然后你自然喜欢听股价会继续不断上涨的评论和消息。谁如果告诉你说泡沫终将破灭,轻则驳斥,重则绝交。这样你的消息渠道里面就只有“上涨”二字。任何的下跌,都被解释成是短期的调整与积累上涨能量。聪明的你于是决定加大杠杆,找亲戚朋友借钱,继续买进……

你发现周围有的同学或者同事在学习一种叫做MOOC的东西。你一看,是网上上课,用的还是英语。本来课程已经够多,工作已经够忙,自己哪里还有时间学这东西?再说了,学校的学位找工作都不一定管用,这种网课,不就是函授吗?证书有个毛用?于是主观判定“这事儿和我无关”,甚至嘲笑打击学习MOOC的人。结果人家拿着Nano Degree证书或者Specialization证书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做出尝试是很困难的。你头脑中的一部分会反复告诉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就着过下去没什么不好。你的社交圈很可能会嘲笑你试图改变的行为。“你以为咱这儿是清华啊?”“你以为你也能实现赚一个亿的‘小目标’啊?”“咱们家就从来没……”

所以,你必须给自己保留独立的思考时间和行动空间,也就是给自己打造一个与平时不同的小环境。图书馆是个很好的地方,因为那里不让你说话和用手机。所以你只能看书、写字和思索。

花一些业余时间,寻找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爱好的朋友。这样的人未必在你身边,所以古人常说“相见恨晚”。幸好现在我们有了互联网。你可以通过各种知识问答平台、网络社群、兴趣社团寻找这些人。了解一下人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教经验、获得指点,自己尝试迈出一小步。比起你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可能更能理解你的想法,虽然未必能帮得上你,但至少不会对你尝试改变的计划给予武断且无情的打击。

但是不要以为只要你尝试,就一定能打破偏见,获得进步。有的注定是失败的——例如你打算开发永动机。所以你必须有一个反馈环节,适时评估你的做法。对于某些不明智的尝试及时刹车;对于有希望的做法增强信心,坚持走下去。

反馈的另一个作用是调整你的认知模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合别人的成长路径和方法未必适合你。你的反馈环可以不断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并且形成独特的思考模式。

这种反馈思考的对比也会让你清楚了解到周围环境如何通过适应性偏见影响你,以及程度有多高。假如你是进取型人格,周围人的嘲讽可能对你没有什么显著影响,那你只需要不断寻找机会、更新目标就行了。如果你是表现型人格,反馈评估的结果可能是你确实得深造、跳槽,甚至搬到另外的一个地方去居住,环境改变才能有助于你的成长。所以孟母才要搬好几次家。买房、装修、搬家……想想都头疼,但那都是必要的代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抗适应性偏见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三条步骤看似简单,却是必须要靠时间的积累才能不断培养,并且坚持下来形成习惯的。

你曾经有过哪些适应性偏见,是否打破了它们?怎么做到的?能否在留言里面分享一下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