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Reading教会我的一件很的小事,但能减少阅读一本书90%的阅读时间。
一天下来你可能发现读的书寥寥无几,心中满是自责和挫败。可能当时收获满满,过了几周,若再问书中的内容,会说“这本书写的真好,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自己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可能渐渐变成“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我曾经也是这样,直到上完了PR课程后,才明白自己根本没有弄明白一个事实,我并不会阅读。
读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读书是借助别人的知识和经验,站在对方的肩膀上将问题解决,但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
通过读书来满足成就感。
获得成就感本身无可厚非,但它充其量算是读书的副产品,如果只为了获得“又读完一本书”或者“又比别人懂得多”就变得本末倒置。
如果你有这样的体验:发现没读过书的比我做得要好的时候,便心生挫败,比之前痛苦好几倍。有时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反倒把这一切归罪于书本,消极怠工。这便是把副产品当作主要目的的一种,脱离了读书带给我们的核心价值——打造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要弄明白这一点,需要明白几个基本的认知:
1.学习无法应用的知识是因为恐惧而进行的逃避
没有经过思考就进行,大多是因为恐惧驱使。小学时候有一篇课文,讲一个人研究降龙的技法30年,习成之后得意洋洋,以为自己有了不起的能力,然而世界上并没有龙的存在,他不过是在做一件徒劳的事情。听起来很荒谬,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会是这样。别人读什么书,我也要读什么书,别人买了什么,我也要买什么...从众是一种害怕被落后的恐惧。
我们需要清晰我们需要什么,爱读书的人,大多能清晰“我”是不愿意“落后”,在认知中把“落后”和“落后于别人”混淆了。认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大家都在既定的赛道上拼命地跑,却不清楚、甚至不愿意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心里想着“我”要和别人一起跑准错不了,于是偷懒地在盲目的人群中浑水摸鱼,卖力地抓住“努力付出”来麻痹自己,不断告诉自己“我努力了”,并且一定能“成功”的。如果失败了,欺骗自己“那不是我的问题,我好歹尽力了”。或者继续自欺欺人,“好歹我比谁谁谁要强”来获得精神胜利。
从人生全程来看,只叫人倒吸一口凉气,一辈子匆匆忙忙为了努力证明不落后于别人而活,而不是我们真实实现而来一趟。只是去人群中争取和表现“拥有比别人成功的状态”罢了,我想一直说的“浮躁”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个东西罢。
所以要在读书前要知道,你读书是因为恐惧还是你想要从中获得什么来改变你的生活。
2.时间是投资最重要的衡量尺度
时间是我们唯一不可再生的资产,而读书和学习、健身、工作所有的行动都是对自己的投资。
懂得投资需要了解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投资回报率,一个是投资风险。
大家都知道要选择投资回报率高的,投资分险小的,读书也是。选择投资回报率,简单说就是投入小的时间,从书本中获得最大的可实现的收益;选择投资风险,需要对书本进行价值评估,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读书的投资是因人而异的,对每个人是不一样,根据个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一样,每个人可获得的价值是不同的。
所以在读一本书之前,一定要清晰,你愿意为这一次读书投资多少时间,期望获得多少回报,要做一个精明的投资人。
3.好的读者是一个好的发问者
如何做一个好的读者,需要回到作者为什么要用写书。
作者写一本书是因为自己有好的经验和成果想要进行分享。如果世界上只有2个人的话,作者是没有必要写成书的,直接告诉对方就可以了。书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让更多参差不齐的人能够理解,书籍会做很多的铺垫和说明,原来了了几句话的结论有了几百页的演绎。而这中间有太多你已经懂得东西,这些你完全可以跳过。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作者就坐在你对面,是不是你只需要问他几个问题,让他回答你的问题,你就可以懂得了呢?一本书浓缩下来的,对你的来说可能就是一句话或者一张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体验。如果懂得更好的发问,让书本信息保持高对等的传播,是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
所以做一个好的读者,是带着好的问题去寻找书本中的答案。
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读书是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其实一开始做起来非常简单:
一、向自己发问,从书中找答案;
二、不读我们不需要的书。
如果认真履行以上两点,至少可以减少90%的阅读时间投入。其实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道理”,无非是清楚最基本的概念,然后不断思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你不妨想想,对于你来说,运用这些概念,还可以怎样做到减少阅读的时间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