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督促孩子写卷子,做作业,念课文,却没有督促过孩子思考怎么学习这件事情,想起来不会有点荒诞吗?
难道学习的能力是不用学习的吗?难道学习这件事情是天生就会的吗?
可是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孩子就是可以轻松的学会知识,也有孩子每天很刻苦和勤奋却收效甚微。
关于学习好像一切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大脑是学习的工具,所以对于学习本身的研究就没有办法脱离对大脑的研究,《认知天性》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对大脑认知机制研究的理论在教育、学习实践中的运用方法的讲解。
《认知天性》这本书是联合作者,分别是彼得·C·布朗、亨利·L·罗迪格三世和马克·A·麦克丹尼尔。
其中亨利是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的资深专家,马克是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彼得是一位科普作家。
本身认识心理学类书籍的阅读门槛是很高的,但是他们仨个人的组合,却降低了这种阅读和理解的门槛,书中也有大量的实操方案可以执行。
这本书也是樊登读书非常推荐的学习方法书籍。如果你是想要真正了解和学习学习方法,这不失为一本非常好的入门书籍。
《认知天性》的副标题是“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但是如果你希望通过阅读完这本书收获轻轻松松的学习方法,那可能要大失所望了。
读完这本书你才会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如果是轻轻松松的状态,你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一无所获,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付出辛苦的事情,不仅仅要付出辛苦还需要掌握方法。
(一)学习的定义
《认知天性》一书首先端正了学习的定义,学习是要让知识与技能长到自己身上,以便自己可以随时把它们拿出来解决问题。
所以学习不能只是校园里、书桌前的事情,学习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
并且学习这个技能是一个人的元能力,现代社会人类的寿命延长,中途更换职业的可能性非常大,也有很多人在四五十岁以后重新学习新的技能,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所以一个人未来无数可能都是建立在掌握学习方法这个元能力上,而最幸运的事情是这个元能力是可以习得的,也就是说学习方法本身是可以通过学习它掌握的。
(二)学习的关键步骤
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呢?学习有三个主要的关键步骤:编码、巩固和检索。所有的学习方法都应该是围绕着这三个关键步骤进行,对这三个步骤进行强化和提高。
编 码
通俗一点说编码就是你接触新知识时心理表征发生了变化,你会把这个知识存储到你的短期记忆里面。
对应到孩子们学校的学习,编码的过程就应该是孩子们课堂听课的过程。在整个一天的学习当中,孩子会接触大量的信息,他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哪些是可以直接抛弃遗忘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强化记忆的。
有很多孩子会在课堂上抓不住需要记忆的点,听课时搞不清老师的重点。一堂课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内容,几十个孩子吸收的东西和比例完全不同,这就是每个人独特的编码方式。
巩 固
学习的第二步是巩固。新学习的知识是非常不稳固的,有些只是表面的听懂,有些甚至可能记忆的有偏差,有一些知识点单靠短期记忆也会有遗漏。
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巩固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强化和运用。
检 索
学习的最后一步是检索。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学习、记忆、遗忘相互作用,大脑需要给自己的所有储备的知识建立一个检索系统。需要进行检索的练习才能够在需要调用这些知识的时候,随时能够熟练调用。
(三)给学生的几个重要学习方法
检索练习
检索练习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是指“带着问题去检索你学过的知识。”
很多孩子传统的学习办法是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和笔记,这种办法虽然会让人产生一种认真学习的满足感,但却是比较低效的学习方式。
因为相对检索练习式的学习,这种学习大脑是非常轻松,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是轻松的状态,其实都是大脑在偷懒,学习本身就是在给大脑找受虐感。
检索练习主要是要带着问题去回忆学习过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因为经常会发现自己回忆不起来的内容。
在用心回忆的过程中是有两大好处的,第一就是努力回忆的过程可以加深这个知识在你大脑中的记忆,第二就是在回忆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可以做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其实这个办法是一个中国人的老办法,但是在新的认知心理学领域里找到的理论依据。
孔老师两千多年前就说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不是温习,复习的意思,而是“实习”、“演习”,孔子教授的大量课程是需要具体去运用的知识,比如礼、乐等。在运用的过程中就是大脑通过检索知识进行调用练习的过程。
穿插练习
穿插练习主要有两种穿插模式。
一种是以时间间隔作为依据穿插。所有的学习一方面是针对知识的具体理解运用,另一方面就是和大脑的遗忘机制进行对抗。
那么间隔时间里多次对知识进行检索回忆,就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如果把把学期甚至一学期学过的知识,放到大考前统一复习,其中80%的知识基本等于要重新学习,短时间的突击学习可以让人有学会的错觉,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这种突击学习的遗忘速度也是最快的。
在针对遗忘进行对抗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置最省力的时间点。
另一种穿插练习是以内容为依据穿插。可以安排两个或者多个主题轮换进行穿插练习。
当然低年级的学习内容简单,孩子的专注力持续时间更短,所以可以以五分钟为间隔。在具体到不同孩子身上要有针对性的设置间隔。
其实这背后的原理依然是检索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两次练习之间有时间和内容的间隔,当你需要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你就需要刻意回忆和检索之前的内容,这是在强化这部分内容在你大脑里的记忆。
记忆包括两个部分,存储和提取,现在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反复的提取是促进记忆最好的办法。
检索学习和穿插学习利用的就是反复增加提取的频率和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多样化练习
多样化的练习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把科目中不同类型题目混合练习。这依然是一个看似违背学习规律的方法,我们知道尤其是在运动练习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个突破。
但是实验表明,当运动员进行棒球训练的时候,一名运动员分别专注练习快速球、弧线球和变速球,另一名运动员随机练习,当练习结束的时候,单项技能上前者比后者看起来效果要好很多,但是放到具体的实战当中,后者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要强于后者。
这个实验其实教会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当孩子通过检索学习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的时候,就要专注的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突破和提高,当没有明显短板的时候,就要有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实战能力。
在多样化的练习当中也可以提高在知识点之间建立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样就不是独立的学习一个知识,而是让知识形成一张网,覆盖面更加广泛。
(四)学习执行力胜过学习学习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有很多人说起方法头头是道,运用起来一塌糊涂。这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陷阱。
学习学习方法也是一样,任何的方法都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形成习惯,也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行调整,逐步形成最适应自己的办法。
大脑总是一个爱偷懒的家伙,它总是想要依靠既有路径去工作学习,这让它觉得省力、安全,效率不在它的行动考虑范围。
所以纠正学习习惯本身就是“虐待”大脑的事情,掌握更有效的办法逐步去驯化大脑,让它成为学习利器,有一天你会发现会学习者和不会学习者之间的差距大概就是地球和火星的距离。
《认知天性》这本书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在学习当中的运用,当我们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大脑的工作机制出现了偏差和错误,只有真正了解问题的根源才能够从根源解决问题。
记得我在上大学时,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复习完一本书后,用一张白纸,先把目录背着下来,然后再把相对应的知识框架罗列下来!这种学习方法就是书中介绍的检索过程!为自己曾经的学习方法点赞,加油,将自己的优良传统继延续下来!
学习知识,一定要有内容间隔和时间间隔,做到这两点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一些学生看起来不停地学习同一个知识,不停地重复,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她只是假努力罢了,考试成绩不理想!在我们的人生生涯中,学习是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要想学起来不费劲,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我认为当前教育体制下了,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打造正确的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