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算是彻底过完了,休息了将近十天的时间,返回北京之后感觉整个人像被放了气的气球,茫然不知所措了。那好吧,回忆一下过去的一年都干了些什么吧。回忆历史才能指导未来嘛!先从工作说起。
工作篇
工作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尤尼科技。去年年初公司发生了一场变故,三个合伙人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最终一些人从公司离开了,一些人留了下来。我属于留下来的那部分人,而且成了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我自知以我当时的能力决不能胜任这个职位,但是鉴于当时的公司状况也只能由我来担任这个角色。我是剩余团队里做事最为踏实,负责的一个人。事已至此,便不再有其他的杂念,只想着把事情做好。
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整顿公司的开发管理。之前公司完全是“散养”的方式,完全没有流程和规范可言,做事拖拖拉拉。产品上线时间,质量完全不能保证。由于很早事前公司也实施过敏捷管理,所以我找来了之前的资料,并且结合现在公司的情况重新整理了一套敏捷实施细则。详细的内容整理在《敏捷实施流程》一文中。实施几个月之后公司有了一些起色,后续几个月的几个迭代执行的都还不错。
第二件事情就是调整公司人员的架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有的人认为创业公司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向大公司那样,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我个人来说这个观点完全不正确。我认为越是创业公司越需要有严格的分工,不能像一锅杂烩菜。因为创业公司本身资源不丰富,不像大公司那样,一项工作有一堆人做,而且做不完也无关紧要,至少公司不会垮掉。创业公司可不是这样,可能一个人做多样事情,或者几个人交叉负责一件事情。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做到每项工作要有人负责,进度质量都要去监督。详细的内容见《公司人员分组及各小组职责安排》一问。
第三件事情是公司文化建设。这件事情后来没有真正的去实施,但是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思考。公司文化建设是所有的公司想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但是没有自己的“魂”,那么这家公司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充其量应该叫一个“土豪”公司,这样的公司很难发展为百年公司。
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人物,或者一个,或者是多个。核心人物身上的某些品质和做事风格往往会形成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或者最早期的企业文化雏形)。先补充一下我所理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这个企业推崇和信奉的一种价值观,是让员工感觉自己是否和企业志同道合的一种东西。比如最早期的苹果崇尚海盗文化,华为崇尚狼文化。为什么我感觉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企业文化尤其重要?因为,本身创业公司不能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物质,那么只能靠软的东西来吸引员工。一个是创业的产品,另一个是企业文化。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才会让员工工作起来舒服,提升幸福指数。
从创业公司出来之后,我经过朋友推荐进入ThoughtWorks(这篇文章是记录我怎么准备ThoughtWorks面试的)。由于现在我还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不便于评论东家,但是我来这里几个月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我不适合这个公司。我的信念和这个公司的文化有冲突,我在这家公司可能不会待太长的时间。
学习篇
去年一年并没有刻意的学习新东西,因为忙公司的事情比较多,所以也没闲心去学了。不过在工作之余,偶然接触到了Nodejs,一时兴起便为公司做了一个信息流发布系统。对Nodejs有了一个肤浅的认识。Nodejs把javascript引入到服务器端,为javascript又开拓了新领域。加之ES6的发布,javascript前途不可限量。对了我还买了一本朴灵的《深入浅出Nodejs》,丢在了飞机上。
还有去年年底把scala中最难的部分:类型系统,隐式转换,集合库的设计,系统的学习了一遍。杀死了我千万脑细胞。不过死去的脑细胞换来的是自己的scala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除了宏之外所有的大的知识点都踩到了,这是新年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这要得益于《scala in depth》的中文翻译本的出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提纲,感谢作者的辛勤劳作。
哦,对了去年还看了两本关于产品经理的书《结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更喜欢前边那本,因为前边那本书的作者思路更广泛,更灵活一点,更适合我们创业公司。而后者更偏向于方法论,较为死板。就像作者说的,有些东西确实只适用于阿里。
生活篇
从生活上来说,去年是颇为丰富多彩的一年,就像一部电视剧。经历了公司的一夜消失,美帝之行,和金发碧眼的老外坐在谈判桌上...太多太多了。当然这不是坏事,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经历这样的事情。每一次经历都是学习的过程,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论做什么事情要给对方信心。还有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别把心情换成表情。
还有去年做了一个伟大而幸福的决定:今年(2015)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