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有人看见一个学生模样的孩子跪在桥上,非常担心。他与孩子交谈,了解到这个孩子父母离异,他跟妈妈过,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这次没考好,妈妈就气急了,用雨伞打孩子,把伞打坏了,然后妈妈扔下孩子走了,孩子不敢回家,一直跪在那里。这位路人就给教育局长打电话。局长连忙带人前去现场,给父母打电话把孩子接回去。局长当时都感觉非常气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亲妈吗?为什么家长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可在旁人看来就是虐待。都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爱孩子,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真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捧在手里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求必应。然而孩子的感觉呢?网上有一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组就说明了这一点,父母常说,我是为他们好,可是孩子们根本没感觉到爱,感到的都是残害。为什么家长爱得如此没有理智?是什么让家长如此疯狂?到底是爱还是残害?为什么父母感觉与孩子天地之别?
什么是真爱,心理学上有个名词,非常浪漫,叫做无条件式的爱。就如其名,这一种爱不附带任何条件,就爱你原本的模样,是因为你是你而爱你。不需要担心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而使那一份爱少了一点点。
如此看来,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是真爱,是有条件的爱。家长们的对孩子的话也佐证了这个论点。常常听见妈妈们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就不喜欢你了”“考不上大学就别回来。”当爱被附加上了条件,孩子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发展出来。在父母的眼里有一个好孩子的模子,孩子在父母的这个模子里比划的时候,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因此孩子就开始自卑。倘若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无条件式的爱,孩子们有充足的信心去玩耍,学习,不需要担心会被家长惩罚,也不需要学习看家长脸色做人,随心所欲地发展出忠于自己,自信勇敢的健全人格。
对于其它人的有条件的爱,孩子可以转身走开,而父母的这份爱,是孩子无论如何也必须要努力地、那怕改变自己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也要争取得来的。这势必让孩子以丧失一部分自我为代价。所以许多孩子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开始出现问题。
如何教育孩子?正面管教中说温柔的坚持。很多家长都说,道理都知道,就是控制不住的冲动。其实,我们从父母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这些父母的内在是自恋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孩子,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生活在想象中,期望世界是按照他们的方式来运转的,一旦真实的世界未满足他们的期望,他们就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觉得自己的世界都崩溃了,因而一种濒死的恐惧感抓住了他们,于是做出种种毫无理智的事。正如上面的那位家长,在她的世界,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让她感到自己的世界被破坏了,一切不受她控制,她感到强烈的不稳定不安全,她要和这个世界一起毁灭,因此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一个孩子的人格要在父母的人格中发展出来。父母亲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在某一件事上如何做更重要,一个人格健全的家长怎么做都是对的,而一个不合格的家长即使照教科书去做,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做为一名学习心理学的家长,在不断学习中深深体会到,教育孩子不是要把大量的力气花在孩子身上,而是要在父母本身上,只有健康的父母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我们想培养出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就是执着的栽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