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跟一个老同事聊天,他是一个特别喜欢工作的人,并且也特别主动积极。老朋友跟我说:最近工作不顺,因为组织结构调整让自己一下子变的闲散起来,感觉很无聊。
朋友说:如果自己现在有个几千万存款,贷款也都还完,就好了。自己财务自由了,工作就可以不干了,周游世界去。
我说按照我对你的理解,这很难。
即便是你有这么多钱,你也不会选择“自由”这个方法去生活。我说很简单,给你放上一年假,你尝试出去转转试试,你就会发现这“自由”的滋味并不好受。更何况我这个朋友是一个事业心特别重的人,面对无所事事的工作都受不了,更何况“自由”状态下的打发时间了。
这样的感觉我曾经也出现过,也同样是原来工作的时候,公司组织结构两年一变化,好不容易磨合的团队,又要解散,这让我就特别受不了,以至于后来选择了离职创业。
所以说朋友的心理状态我就特别理解,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一个事业心重的人特别焦虑,甚至说是恐惧。
一个人事业心之所以重,是因为这个人可以通过“做事业”这个方法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一旦没有“事业”可做,必然会让自己变的恐惧起来。
继续追问下来,为何“没有事情可做”会变的恐惧呢?
那就需要我们从头算,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了?其实工作中做事情就是解决别人问题的过程。
一下子没有事情可做,就使得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感觉消失了,于是就会产生被组织抛弃的恐惧感。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因为群体协作而形成了生存文化。因此要交换价值就必须要让一个个体具备解决对方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在群体中,如果一个人被组织强烈需要,那这个人就会很有存在感和安全感,反之如果变的无所事事,那就会让自己变的恐惧起来。
这其中:被需要的感觉才是安全感的核心。
显然,朋友就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因为组织的调整让自己一下子失去了被组织需要的感觉,于是就显得特别痛苦,特别焦虑。
我记得在之前的思考中思考过这同样的问题,面对失去了群体需要的现状,这个时候作为个体一定要回归原点:
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能力圈要解决的问题。
去寻找具备这样问题的组织和人展开交流和沟通,重构新的价值交换关系,甚至如果可以的话,应该让更多需要解决这类问题的人知道你具备这样的能力。
在这不断的连接沟通能力传递中中,让更多的人需要你,重构自己被群体需要的感觉,建立新的安全感。
如此,其实所谓的自信就是这个道理,就是需要你,认同你的人多了,自然自己就会形成安全感和自信。
我们的安全感并不是来自所谓的“财富自由”之上,更应该是:
让自己活在“问题”里,活在更多人需要你解决的“问题”能力里,让更多人需要你,让更多人需要的感觉才是安全感的根基。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