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2岁,处在人生的转折点。我先前不爱看书,也不常写作。但近来前所未有的迷茫,怕自己留不住过去又抓不住未来,因此想尝试着读点书写点东西。这篇想哪写哪的鬼文章,就作为开篇的前提。
我是一名理科生,数理的理,科学的科。和数理科学打交道十余年,我自认是符合刻板印象的死理性派,我那两不爱也由来于此。我儿时勉强自己读看不懂的书,假充聪慧;后来认为小说含金量太低,属娱乐而非学习,阅读就更偏向学术。我不重视文学性,专注于书中传达的知识、观点或新奇的想象,而且看重这些信息传入我大脑的效率,因此阅读于我而言,更是任务而非享受。这直接导致我大学四年,时而忙碌时而懒惰,读过的书屈指可数。毕业后我开始反思,未来的日子眼看着会比本科更忙,一辈子若过成个现代文盲,实在懊恼;因此想放下先前的偏执,享受阅读并养成习惯。
我喜欢脑洞大开的小说,比如恰克的邪典故事,各种科幻;而小说之外,我有更多坏毛病。我反感某些社科书籍阐述观点时,行文缺乏逻辑和依据,语言却强硬不容质疑。在我眼里,只有数学家可以正当地频繁使用肯定语气;除此,自然科学可以在某些前提下作为statement,并始终接受实验的考证;而社会科学,大都是opinion。区别在于,数学是基于某个人为规定的公理下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因此在同一公理假设的范围内具有绝对正确性;自然科学如物理,则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模型,它的模型通常是精确的,可被实验证伪的,因此在被证伪之前,可简便记为“正确”;而社会科学之所以流派众多,是因为它是发展尚不完善的模糊科学,论述又受到语言的制约(而非精确的公式),因此难以被证伪,也因此反而缺失了正确性。我很难容忍用statement的语式,去表达一个opinion;而看到有读者把作者的观点当作真理去拥护时,就更加抗拒。
然而,在尝试过用这种较真的心态去阐述观点后,我发现了问题:大多数、也许、在这种假设下,这些缓和语气的词遍布全文,不但啰嗦得使读者厌烦,而且妨碍作者本人发挥;一边写一边质疑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怕是信心全无什么也写不出来。就像小说不应时常强调自身的虚构性,论述也不该不断质疑自身。区别在于,虚构的故事少有人视作真实,谬论却会有人奉为真理。相互学习之下,给论述全文加前提:“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这应该是两全之策了。
包括本文在内的所有文章,纯属我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宽容轻拍;此后会讲的故事,为了脑洞和戏剧性也半真半假,请不要联系现实。
那么,我就得罪一下,开始写一些傲慢无礼的胡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