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新年最少不了的要从新年的习俗说起,中国的新年与西方的圣诞节不同,虽然同是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祈愿与祝福,中国的新年却多了一丝神奇的韵味。
从腊月节就进入年了,按理说这一天总要煮上一锅腊八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痛痛快快喝上一顿腊八粥才是好的,大人们忙着工作的工作,上班的上班,就连妇女也自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个的,所以往往腊八节这一天的活动就免了,想想还是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里的腊八节过的有意思。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四被称作“小年”也叫“辞灶”。听老人们说,这一天作为一家之主的灶君老爷要离开凡间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去汇报凡间的情况,直到过了年正月初七才能返回人间,所以二十四那天“辞灶”的时候挨家挨户要把印有灶君老爷头像的帖子贴到厨房的墙上,并心意虔诚的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帖子两侧的对联也是那么写的,横批“一家之主”,这其实也反映了作为凡人的我们内心的一种期盼罢了,期盼来年诸事顺利,祈愿上天体恤民间。其实关于“辞灶”的日期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坊间有句俗语叫“君辞三,民辞四,王八辞五,鳖辞六”,大概就是说,以前君王之家都是在二十三“辞灶”,平民百姓家大抵都在二十四“辞灶”,至于后面两句大概就是坏才之人想出的骂人的招数了。这一天人们往往把提前买好的瓜果、糖块、甜点、干果等吃食放到灶君老爷的排位前供奉,之后便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水饺,这也就意味着宣布正式进入新年了。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终于来了。旧年的最后一天晚上被称作“除夕”,这一天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女人们忙着蒸、炸、煮的最后收尾,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妈妈蒸的枣山,一层罗列着一层,组成金字塔的造型,吃一口绵软喷香、热气腾腾,中间的蜜枣甜的像是融进了你的心窝,让人感觉新年肯定是甜甜的。男人和孩子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贴春联了,红底黑字的大红春联上写着吉祥的话语,什么“爆竹一声辞旧岁,旭日东升迎新年”、“日光照耀家兴旺,月明春暖人平安”,人们一边念叨着一边把大红的春联从大门外一直贴到里屋去,就井口边、家里的粮食囤、出行的交通工具都不放过。这个时候往往是最显小孩子本事的时候,小孩子一边帮着大人递浆糊、扫旧联、贴新联一边大声念叨着对联上喜气洋洋的文字,这时候识字多的孩子往往讨得大人喜欢,得到一阵阵心满意足的夸赞。小时候,一到贴对联的时候,爸爸就带着我们姊妹俩行动起来,我和妹妹变成了爸爸的左膀右臂,妹妹扫旧联,我抹浆糊,爸爸贴新联,我们爷三儿配合的那叫一个默契!
在我们家“除夕”的当天下午还有一张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打扫卫生,其实早在“辞灶”之前家里的卫生都早已打扫好了,只是勤劳的父亲一直以来留下了这样得习惯,因为每到除夕晚上家里,叔伯们总要到我家喝酒、聊天,所以父亲总要再拖一遍地,把不利索的地方重新归置一遍,把旧年的最后一点垃圾都倒干净,父亲总教育我要干干净净迎新年,把旧年里积攒了一年的晦气一扫而光,接下来的就都是好福气了。呵呵,现在想来,无神论的父亲对神明一类的东西还是有些敬畏的呢!
到了晚上,叔伯们一边喝酒聊天一边看春晚,要知道一年从年头到年尾他们兄弟都忙忙碌碌,像这样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的惬意时光可真是难得呢!妈妈则在一边炒菜包水饺,我们小孩子也有活动呢,一起看电视,打扑克,玩游戏,嬉戏打闹。等到叔伯们酒足饭饱各自散去差不多也快临近半夜十二点了,十二点一到便是我们小孩子最紧张最兴奋的时候,因为有三大喜事是属于我们的。一是把临近过年妈妈给买的新衣服在这一刻小心翼翼的穿在身上,生怕弄脏了,扯坏了,要知道天一亮还要穿着它挨家挨户的去要压岁钱呢,想到这里就会“咯咯”笑出了声。第二件喜事就是爸爸妈妈分压岁钱,妈妈总在这一刻显得无比的慷慨大方,我和妹妹总会收到大额的压岁钱,这时候爸爸则总要逗一逗我们,说是磕头越多越响得到的压岁钱越大,我和妹妹则有模有样的“咕咚咕咚”磕个没完,一想到能有大把大把的压岁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这点节操算什么呢!现在想想,自己辛辛苦苦走街串巷、磕头叩首挣来的压岁钱,最后还是进了爸妈的口袋,纵然这样却依然乐此不疲。第三件大事就是吃水饺了,水饺里面藏有“先机”,妈妈提前把洗净消毒的两枚硬币包到水饺里,等水饺煮熟了盛到碗里,看谁能吃到含有硬币的水饺,如果是孩子吃到硬币则预示着新的一年学业进步,如果是大人吃到硬币则预示着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财源广进。向来不吃水饺的妹妹和我在这个时候就会破例多吃,非要把水饺吃出来不可,哪怕吃撑了也不在乎,除非吃到再也吃不下去才肯罢休。
等到吃完水饺,放完鞭炮,许完心愿,“除夕”这一夜的任务才算完成,这一夜我们怀着美好的祈愿进入甜蜜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