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做题,到了初中高中,连做题都变成刷题,也许是因为“刷”比“做”快,比“做”量大的缘故吧,所以很多学生被迫“洗刷刷”。
做题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养。其关键是要会思考和总结,低头一直题海战术的学生只能被试题所淹没,最后一无所得。
试题,是出题者试图围绕着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点而设计的一个问题,是掩盖了真相的一个悬疑,这里面有陷阱,也有坑。
但有些试题在作答时,并不一定能按照出题人的意愿发展,往往会出现一些笑话,答题者被玩残了的同时,试题也会被玩瘫痪了。
不久前,一个学校二年级期中考试,有一道语文试题是这样的,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李姐姐瘫痪了;
2、李姐姐顽强地学习;
3、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应该是:李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出题人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虽然……,但是……”和“不仅……,而且……”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而且还有所谓的正能量。
结果有一个学生写道:虽然李姐姐顽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但是她还是瘫痪了。
看看,学生虽然也知道连接时关联词用“虽然……,但是……”,但是结局就悲催了,居然人被弄瘫痪了,有点意外。
后来,发现一些更奇葩的连接法,他们认真地写连接着,颇有道理:
李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李姐姐之所以瘫痪了,是因为顽强地学习,非但学会了多门外语,甚至学会了针灸。
李姐姐是那么顽强的学习,不但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最后还学会了瘫痪。
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学会了针灸,又在顽强地学习瘫痪。
李姐姐通过顽强的学习,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结果照着一本外文版针灸书把自己扎瘫痪。
……
看了这些答案,只能忍俊不禁,不是捧腹也得喷饭,学生不可谓不聪明,发散思维发出奇异的光芒,照亮阴冷的考试。这么多答案五花八门,也许是出题人始料未及的。
“参考答案”之外的答案,似乎也有道理,甚至真有人通过顽强学习,最终把自己弄瘫痪了,也是一个冷笑话。
关键词“瘫痪”、“学习”、“外语”、“针灸”之间确实存在多种联系,不同的排列组合,造就出不同的效果,于是这道题就彻底“瘫痪”了。
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