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出版于1895年,至今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再版29次。这是古斯塔夫·勒庞凭个人研究兴趣写成的书,但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群体心理学。
这本书并不厚,但勒庞在书中对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解剖,语言生动流畅,观点大胆新颖,极大颠覆了人们的通常认知。在《乌合之众》问世之后的一百多年中,围绕这本书的争议和批评一直从未停止,但却无法掩盖其智慧的光辉和深邃远见。书中的一些结论和预言,也为很多历史实践所证明。勒庞在书中首先对群体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分析总结了群体的一系列心理特征、情感和道德观念。勒庞认为人们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出现智力下降、自信倍增、情绪激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勒庞通过分析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提出了群体是在间接和直接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并且指出了群体领袖必须具备的品质特征,以及对群体进行有效动员、控制所需要的方法手段。以下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1、如何定义群体:
哪些人算是乌合之众呢?作者指出,不是随便在一起的一群人就可以称为群体,比如,在一个公共地点上经过、闲逛的人群,商场的消费者,人不少但是它不是一个群体。只有当这群人有了同样的心理,才能够成群体。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在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个地点空间,可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关注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心理诉求,所以,他们不属于作者定义的“群体”概念。虽然作者在书中没有特别明确地进行界定,但还是说一下,那些被严格组织起来的人群,例如军人、企业员工、在校学生等等,不属于这类群体。
这些高度组织化的人群遵守确定的规则,接受严格的管理,按照明确的指挥行动,他们不具有勒庞所认为的群体心理特征。当然,这并不排斥这些组织中的一些人属于其他群体。
2、群体的心理特征:
那么在作者眼中的群体,群体有哪些心理特征呢?也就是说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乌合之众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会有什么不同呢?
群体智力下降:当许许多多的个体,汇集成一个群体后,这个群体的智力,会是人们的智力叠加总和吗?会变得更聪明吗?换句话说,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吗?作者认为群体的智力是低于个体平均智力水平的,群体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取决于这个群体当中,智商最低的那个人。很多人一旦聚集起来之后,思维就会显示出非理性、简单化、缺乏常识和逻辑等一些特征,甚至看起来非常像个傻瓜。自信心爆棚,敢想敢干:作为个体,对很多“胆大妄为”的事情,人们自己不过是想想而已,有时候可能连想都不敢去想。可是,当这些个体汇集成一个群体后,不但啥都敢想了,而且还啥都敢干了,甚至有点“无法无天”的感觉。那到底是为什么呢?群体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群体人多力量大,个体力量实现不了的目标,众多个体的力量集中起来就可以轻易实现。二是,个体汇入群体后减弱或者消除了对被惩罚的恐惧。他们会觉得干啥都不需要承担责任了,所谓“法不责众”,事情是大伙一块干的,要么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或报复;要么就算有惩罚和报复,也是群体里这么多的人一起承担,谁都不用害怕了。
也就是说群体都是匿名的,不必承担责任。那些总是控制个人的责任感会消失殆尽。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总结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