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在沟通中倾听是占据最大比重的,不论是时间耗费还是重要性。昨天我参加了一场演讲活动,整整四个小时下来,除了互相点评阶段每个人正式的发言时间不超过15分钟,也就是说其余的时间我们都是在倾听,听别人自我介绍,听别人演讲。我们在演讲的前三个环节中分别完成了自我介绍、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在最后我们要对其他人的演讲互相进行点评,点评的前提就是要认真倾听他人说的话。
对方说出来的话通过声波传输到我们的耳朵中,引起振动后经过听觉神经传输到大脑,这就是听。听觉器官健全的人随时随地都在听,但这只是生理的过程。倾听则是我们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现和解读,倾听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在演讲活动中有效倾听指的是在前三个环节中,我理解了对方演讲的内容,按自己的方式记录或记忆下对方表达的内容,最后在点评环节反馈给对方。
无效倾听的种类较多,这里简单介绍书中的两种。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你明明不想或对方沟通这个问题但是又逃不开的情况呢?比如家人催婚,又比如在工作中有人跟你抱怨,这些情况下该怎么帮呢?书中介绍了一个观念叫做虚伪倾听,我觉得偶尔可以用在这些情况下。具体做法是你表面上真诚地倾听,但其实内心可能在腹诽或想着别的事情,虽然虚伪并不是值得夸耀的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比直接拒绝人要好得多。
再比如对方所说的话题你完全不感兴趣,那你会不会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呢?这就是自恋倾听,只陶醉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这样的策略被称为“回应转换”。不过如果在面试时不理会面试官的提问,只说自己想说的那就不可取了。
无效倾听可能是由信息超负荷、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的限制、外在噪音等许多方面造成的。而要想保持倾听有效,我们可以采取包括少说话、避免分散注意力、不过早下论断、寻找关键意思等措施来练习和巩固。
有效倾听中一定要有合适的反应,眼神的交流、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等都可以提供有效反应,除此之外,还有适当的言语反应。比如当你无法替对方做决定或回答问题时,可以借力使力,顺着对方说“那你怎么觉得呢?”
再比如你认真倾听了对方的话,然后希望获得进一步的信息那你就可以通过提问进行回应。不过这种情况下开放式的问题要优于是或否的问答,比如“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你感觉怎么样呢?”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释义来进行回应,误会之所以会产生可能是因为沟通的双方的理解和表达标准不一致,那么在回应时用自己的语言在解释一遍对方传递的信息,这样可以减少误会。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评断、分析、忠告、支持等倾听反应方式可供学习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