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工晚,住在张江了。看地图,发现酒店不远处就是刚到上海时住的古桐公寓。
除了紫薇路古桐路路名,看街面完全没印象,好像在张江的一年记忆全在室内,再就是街角的安徽料理和地铁站。 那个时候真年轻,也真苦啊。
留在这里的回忆,是夏天里热闹激烈的超级女声,是椒盐味煎午餐肉,是没钱出门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周末的《康熙来了》,是躺在床上看投影在天花板的《大长今》。那时候日子过得小心翼翼,很穷很蠢,来上海后的三大蠢事,两件是那时候干的,被报应的懊悔心理效应延续至今。可能也正是如此,很多记忆像是被洗涤过一样,只留下了一些小片段。
很奇怪,记得很久以前有一次和朋友说起张江,我说那段时光很开心。 而现在,让我在更长的生命线去回看它的时候,我发现我一点都不喜欢它,有乐子但并不快活,更不安全。一个最胆战心惊颠三倒四的阶段,又穷又蠢又胆怯又狂傲还没自我,哈哈突然觉得挺像欢乐颂里的邱莹莹的。
很开心那之后的自己是努力的,对自己对他人是负责的,是哪怕不知道结果仍然是有爱有义的。所有这些将自己导向了一个越来越好的生活和自我。
昨天的课堂,提到最欣赏自己的,我说是这种认真地二里吧唧,又严肃认真又能保持童心让我很得意。最不欣赏自己的,想了半天真很难说出什么。我有很多缺点,但那都是我的一部分,我虽然在改善但都喜欢。想了想,我说我不是一个好的family caring people。我不会照顾别人,也不会照顾自己。嗯,这其实就是我接下来的成长主题啊,会照顾别人,也会照顾自己。
(每一次提到欣赏不欣赏,这其中的答案也正在代表着我的进步。潜移默化的更加自我接纳和负责任的爱惜,日子才会越来越自在和幸福。)
我这种“吊儿郎当”的过日子方式,很走运,反倒交到的朋友都是超会照顾人的。我在ta们身上感受到很多“母爱”“父爱”和“手足之爱”。老公也是暖暖的,会给我擦嘴擦鼻涕擦湿头发哄睡,很多时候我趴在他怀窝里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婴儿。接下来我也要练习照顾他了。
白头发和啤酒肚,叔叔是叔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