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四季的喜好程度排序,最喜欢春季和秋季,其次是冬季,最后是夏季。
喜欢春秋,一来是因为姑娘,二来是因为风。
大自然真得很为人类着想,在四季的无尽的轮回里,春和秋作为缓冲,避免了酷暑和严寒直接过度所带来的气温上的骤升骤降。
冬去春回,颇有一种苦尽甘来之感,似乎在冬季受了多大的冻,春季就会有多惬意。夏和秋的更替,亦是如此。如果说夏是重庆火锅,那秋便是冰镇过的酸梅汁。
舒适宜人的气温使春秋成为最适合展现绅士风度(除了开门和拉椅子)的季节。
因为人们通常是一厚一薄两件上衣着身,当约会的女生穿得比较薄或者突然来一句好冷呀的时候,男士便可以为她披上自己的外套,同时,自己也不会太冷。
倘若在冬天,女生本来就会穿得很厚,即便有的女生比较怕冻,可当你把羽绒服给了她而自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你哪里还有心情再去压马路啊!至于夏天,女生唯恐自己穿得不够少,外套自然失去了用武之地。
姑娘终究不常有,约会也不是你说走就能走,恰好碰上降温,那还得看天公作美与否,绅士风度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可遇而不可求。
对于春秋的喜爱,主要还是因为风,毕竟风无处不在。
春日里,她吹皱一池春水。秋日里,她惊散满地落红。冬风刺骨,夏风灼面,春秋之风,如女子之款款柔情,醉人于无形。
令人遗憾的是,北京的春秋都太短了,本属春的三月和五月被冬和夏抢了去,而秋也是同样的遭遇——被冬和夏霸占了九月和十一月。这就导致了每年的春秋如昙花一现,而冬夏则无比漫长,迟迟不肯归去。
但也许正因为春秋的转瞬即逝,才让人意犹未尽,才更让春秋成为心中的最爱。
冬之冷和夏之热似是一丘之貉,都是令怕冷又怕热的我难以忍受的,太冷就什么也不想做,太热也是。之所以喜欢冬多一些,主要是因为冷了可以加衣服,直到感觉温暖,毕竟这是个温度比风度重要的季节。但夏天就不同了,热了可以少穿,但再少也不能裸奔啊!
夏排在了最后,但夏并不是没有任何吸引人之处——夏有四季里最美的流云。
有三次,我于有意或无意中抓住了这些在天空之城闲庭信步的精灵——大饱眼福。
第一次,已过去十年之久,但记忆犹新。
彼时,正值盛夏,酷暑难耐,空旷的操场上,高强度的枯燥的军事训练让人身心疲惫,生无可恋。休息之余,无所事事,望向天空,意外地发现了满目的云景。
尽管,在美的事物面前,任何语言都会显得苍白,况且,在文学意象的选择、修辞的运用以及境界的塑造方面,古人几乎没给我们留下什么活路(我们唯一的优势是有了照相机),很难再写出新意。但我还是想通过拙劣的文字去记录眼中的美。
她们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有的像骏马奔腾,有的像游鱼嬉戏,有的像春燕衔泥。有的低空横卧,仿佛站在楼顶便触手可及,有的无限拉伸,几乎遮住了半边天。
如果说这无意中的一瞥是命中注定的相遇,那么,我显然是一见钟情,并且已彻底沦陷,无法自拔。我凝视着她们,那一刻,我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我感受到虚空、自由和安详——我爱上了这些该死的云!
第二次,发生在两年前的电通园。
园区由国企老工厂改建,都是两三层的办公楼,视野显得很开阔。每天中午吃完饭,一般都会跟同事围着园区走一圈,如果天气晴好,我便有机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云。
我仔细观察每一朵云,试图找出令我魂牵梦萦的多年前那个下午学校操场上见到的曾抚慰我心灵的几朵云,最后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时过境迁,她们已经有了新的归属,就像生命中逝去的青春,逝去的爱情——再也不会回来了!
第三次,是前几天了。
中午吃完饭,看时间还多,逃离令人窒息的格子间,来到楼下,一抬头,万里晴空,流云低悬,瞬间心情好了很多。
拔地而起的高楼把好好的一团云生生给截断了,为了看到完整的云,我不顾头顶的烈日,像个追风筝的小孩顺着云流动的方向追了起来。
看着千变万化的流云,我在想究竟该怎么形容她们的灵动——云烟——我觉得这是最贴切、形象、传神的描述。
云如烟,烟如云,烟有浓淡之别,云也有厚薄之分,二者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小时候,觉得大团大团的云朵特别像棉花糖,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像齐天大圣一样飞上去吃个够!长大后,我忘记了天空还有棉花糖,却只记得脚下的六便士。
未来的日子里,我该多和天空的流云聊一聊。
2020/05/20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