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籍:
《让天赋自由》,作者: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庐.亚若尼卡(Lou Aronica)
自由就如同,张开翅膀。
---肯.罗宾逊
何为天赋?
这本书的推荐序中有一句话叫:"人生最美满的事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有人付钱请你做,还要求着你做。"
想必这句话,是很多在寻找自己天赋的人的渴望心声。反过来,则是折射出人们面对“天赋”这一话题的诸多迷惘:“我,像我这样也能有天赋吗?我感觉所谓的天赋只是属于少数人。”,“我很羡慕,但是我的天赋没法养活我自己。”“我很渴望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但是又无从下手,无处可寻。”......
所谓天赋,天命,如何得知?
--书中的观点是,所谓天命,即喜欢做的事情与擅长做的事能够相互结合的境界。
--什么样的事情(创造)会让现在的你想起来就兴奋?
--有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时间总会飞快流逝,沉浸地忘我?
所谓天赋,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就好比如萨古鲁所说,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争先恐后想当第一名往前冲,那这个社会里总会有人惶惶不安落在后面?!)
真正重要的,当一个人能找到独特的天赋和热情,就能为自己创造超乎想象的成就。所谓独特,为自己,其实说的对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而言。而不是外界眼中的你。
这是来自作者的祝福:我深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寻得天命,将可缔造自我实现。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一切都将因而改变。
天赋的力量
这本书之所以风靡全球(你知道的,就和此书作者肯.罗宾森作为享誉国际的人类潜能开发先驱到全世界各地的演讲那样),原因之一,是因为这本书切入天赋这个主题时,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故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曾在全世界各种场合演讲,发现这种故事的说服力最高,能够让人意识到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人生。
这也让我想到OH卡创始人Moritz老师提出,为什么在咨询治疗中运用故事卡:人类的先祖,自从会凿木去火的时候,就会围坐在火堆旁,用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智慧传递给下一代。这种方式是世世代代以此留在人类的潜意识中的。虽然人们并不一定意识到。
而这一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中,你都会读到那些如何活出自己天赋才华的人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深刻意涵,可读性非常之强,这也是我非常推荐阅读的原因之一,例如,推荐序中就有如此一段回应“放弃天赋”的话:
那些放弃的人,有各种理由。我觉得他们何尝不是在“虐待”自己的人生。有些人放弃的理由很奇怪,例如:“我不喜欢和某人一起工作”,或是“我不喜欢这个行业的人”。你不喜欢某个人,和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有人的理由是“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什么责任?食衣住行吗?为了各种理由放弃自己天赋的能力,算是“为人生负责任”吗?
这样直抵人心的睿智,智慧,启发在此书中比比皆是。为什么这些故事这么有感染力?撼动人心的其实是,当读者从故事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以及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的共鸣。
还是那句话:真实最有力。
一定有属于你的才华
你是平凡还是非凡?
这本书不同于口号式的励志书籍的地方之一在于,当作者说了这句“一定有属于你的才华。”时,他真真正正地(又或者说从科学的依据和论证入手)指出了智力(才华)的宽泛多元性,且智力是一个充满动能的过程,以及智力的独特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中的语文数学推理,又或人并不是仅拥有平常所说的五种感官。
书中有一句话非常有趣:正是因为脑部的动能功能,才能让你在事物之间发现新的连接。当你豁然开朗,想通了某些事情,其实是因为你终于发现事件,概念,情况之间的关联。
而针对智力的独特性。很多人都曾听说,或自己也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而作者用了一个问句来诠释,非常简单,却又深刻表达出独特的内涵,让我过目不忘:问题不是“你有多聪明(默认聪明是分等级阶层的,又或天赋是有公认统一标准的)”到“你是怎么个聪明法(智力是多元的,每个生命的天赋展现方式是不同的。)”。
在这里我也很想说,如果读者在读到书中此处,也请做一个类似的替换题给自己:你自身对于人生的成功定义,“你有多成功?(社会上流传的“成就与成功标准”)”,而是“你是怎么个成功法(你自己想过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即,若当外界,甚至你自己内化的自我定位是:“我是个无用之人。”又或对自身,对他人,保持理所当然的观点--一个人要能冲破自己内心的这个栅栏,首先就要敢于提出质疑。
作者在书中,对天赋这个主题的指引,着实是应了书中那句对教育的诠释: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其最初是由拉丁文educare而来,e指的是“出”,而ducere意思是引导,即教育一开始的原意便是:发展出人的天赋。
是寻找还是顿悟?
“顿悟“在这本书当中,是个关键词。用来描述故事主人翁获得在寻求天赋,活出天赋时内心受到的启发。
并提出天命的两大成分是天资与热情,两个先决条件是态度与机会:
四个关键问题,决定你是否活出自己:
天资:什么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
热情:哪件事情让你永远充满活力?
态度:你让际遇左右生命,还是用态度创造运气?
机会:如何为你的热情找到实践的管道?
我们每一个人,任何时候,只要愿意,都可以做到。
书中以非常简练的8个字来讲这四个问题:我有?我爱? 我要? 在哪?
非常喜欢作者针对热情讲的一个小故事,他对一位弹键盘精彩的演奏表示赞美,并说,很想跟他一样谈得一样好。键盘手的回答是“不,你不想。”-你只是觉得会谈键盘乐器很不错,但是如果你真心想学,你一定早会了,因为我从7岁开始每天除了上台演出,还要练习三四个小时。作者问他如何保持这种自律,--因为我有热情。
这才是真实的热情,不是吗?(此处,请扪心自问一下。)
这个问句也可以同时折射回对以下问题感到迷茫的部分读者:
如何寻找天赋,同频人,良师益友(均是书中指出的非常有裨益的建议)?
我一直深刻觉得:首先在于诚实端正自己:在如何找之前,是先弄明白,自己有多愿意找?
即在脑中过一遍自己在“如何”这个问题上,都做出了哪些行动?如果想完这个问题,只是沉默以对,因为自己并没有怎么想方设法去探索。那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还是“愿意”?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对你很重要,那你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去问“如何”,用你的意愿去问如何。(此处,请继续扪心自问一下。)
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与启发,祝探索愉快。
让天赋自由。让真实的你自由。
你就是自己最伟大,最精彩的作品。
我的感动
我看一本书的时候,时常把一本书当一个人一样去阅读,喜欢从各个细节去感受这本书。比如说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 台版译者将此名译为《让天赋自由》。作为本身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只觉真是由衷欣赏和佩服,好的翻译,即是充当神的舌头的创造。
又比如作者在一开始的谢辞中写到,这本书得以出版,是由多人共同推动促进而成的:妻子亲自写策划,另外一位作者亚若尼卡在他(肯.)全球四处飞奔之际,像一个稳重的核心配合着他从机场,饭店传来的笔记,草稿共同创作。出版商也施展“慈悲的要挟”,确保进展。就连他的儿子,也因为此书在整个暑假期间查找许多资料,然后与他辩论书中的每个论点,直到他精疲力尽为止。
读起这段,觉得满满都是爱。
如果说来,我刚刚讲的这些其实和这本书的主章并不绝对相连,却让我深受感动,感动于窥见的共同创造背后爱的流动。是因为感受到这不仅是一本在天赋上非常值得阅读的好书,同时这书上的文字都记录了背后这些人爱的记忆。又好比如作者在书中举了与自己女儿有关的例子,而我同样在细微的细节中读出了一个父亲对一个女儿爱的语言,而触动着我。
所以,作为感觉到这一点的读者,我再拿着手上这本书,真的就是文字如暖流的涌动。
这些好似零星散布的信息,就像一本书看不见的文字,又如眼前的一个人背后所没有看到的他的故事。
读一本书,到底读什么,又究竟怎么读。对我来说,一个读者着实要在某些时刻拥有一种奔着问题,直切主题,泾渭分明地找一个答案。同时,又可以放下脑中的诸多设想,因为有的时候,所寻求的真正的答案并不在于自己所预设的问题所在。而对我来说,一个人只有拥有这种意识上的敞开,她才会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更宽广的角度,更细腻的感知,去挖掘一本书中的能量,与灵感相遇。
所以,这一段,是写给,以同样方式,对文字与书籍怀有共鸣的其他读者,并惺惺相惜,相见欢喜。
喜欢"斟满彼此的杯子,但不是从一个杯子里啜饮。"
还有阿纳丝塔夏书中所说的:“学习,是为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