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老二,今年三岁。当初生他之前,想着老大有个长大的伴,身边的朋友也有劝阻:你可想好了啊,你的休息时间会被压缩,你要分出精力照顾老二的时候,老大会闹别扭,一堆事情等着你处理的...还好,目前为止,我家两个小孩相处得还算融洽。
当然,要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可没那么简单。原本是想孩子有个一起长大的伙伴,若是弄巧成拙地让俩人成了敌对关系可就不好了。最怕的就是有些父母已经不自觉地偏心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
比如,父母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关注得多,让安静乖巧的孩子觉得被冷落;或者家里总是让大的孩子让着小的,老大就会觉得弟弟妹妹是来抢自己的玩具、分父爱母爱的......
如果做家长的在处理孩子们之间的问题时,采用了带有偏颇的行为和态度,很容易就会破坏孩子之间的感情。而小孩子对于父母情感倾向非常敏感,有时只是一点点信号,就足以决定了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
妈妈就是喜欢弟弟不喜欢我,我讨厌弟弟。
我只要一哭,妈妈就会把哥哥的玩具给我的。
......
孩子们虽然不会说,心里可是明白得很。想要孩子们之间相处融洽,这可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健康的手足关系,还得靠爸爸妈妈们引导去构建。当然,前提是爸爸妈妈真的不偏心。
如何做到不偏心?熊莹老师给各位爸爸妈妈总结了“三不三要”原则,在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也许你接下来的行动会换一种方式。
不介入、不接受、不比较
1、不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
孩子之间相处自然少不了摩擦。轻则吵架斗嘴抢东西,重则上演全武行。当父母的自然不想孩子们打起来,便会立刻上前阻止。有的妈妈还会说:“你是哥哥,所以要让着弟弟”,“你比较大,大孩子要让着小的”。
其实比起听懂你的道理,孩子最强烈的感受反而是“失去”和“被抢夺”,从而对弟弟妹妹产生敌意。
想要避免孩子之间有矛盾,爸爸妈妈应该提前就立好家里的规矩。像熊老师自己家里,两个孩子“抢玩具”的规矩是:谁先拿到谁先玩,玩完了之后另一个人再玩;关于“抢妈妈”的规矩则是,谁先叫了妈妈,妈妈先和谁说话,和第一个人说完了之后,再和另个人说话。不管两个孩子现在是否都能完全懂得,只要规矩立好了,以后就得按照这个规矩行事。
有了规矩,就不需要爸爸妈妈来充当裁判了,孩子之间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尽量减少自己的干预,去做一个旁观者。
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是孩子彼此人际交往相处最初的模型。他们会在之后的交流、摩擦、合作中,逐渐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对待亲密关系等等技巧或原则。
2、不接受孩子们之间互相告状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上大学的哥哥告诉弟弟,他省吃俭用攒了一年的钱,给自己买了台数码相机,还叮嘱弟弟“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没几天,弟弟就把事情原封不动地告诉妈妈了,还特意加上一句“哥哥让我千万不能告诉你”。可妈妈听了弟弟的话并不高兴,甚至对弟弟很生气,表示他不应该把哥哥的事情说出来。之后妈妈也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哥哥。
这个故事是弟弟自己讲的,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后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父母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这只是告状的一种情况,也有类似于:“姐姐晚上听音乐太吵了”、“弟弟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告状这个行为,是孩子希望通过你能惩罚措施去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而不是他自己去解决。这时候,父母不要坦然接受孩子的告状,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
你可以对孩子说:“姐姐这样做是不对,但是你不应该来找妈妈告状,你要自己去和姐姐说,让她把声音调小点,或者戴上耳机。”孩子的成长,需要爸爸妈妈正确的引导,要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拿孩子相互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我们鼓励孩子学习进步,但不要拿两个孩子来比较。比较,会让孩子之间滋生嫉妒和竞争,破坏手足和谐的关系。
不过,这只是爸爸妈妈不主动拿两个孩子来比较,也避免不了孩子会主动去比较自己和兄弟姐妹间的差异,拿他的比较来问你。
“姐姐画的画比我的好,是不是?“”我比弟弟跑得快,对不对?“这个时候,父母要去分辨孩子的真实意图。
其实孩子多会做一些技能类的比较,比如绘画、跑步、游泳等,你可以告诉他“姐姐比你画得多,所以她画得好一些,你多练习,也会画得更好。”将孩子的好胜心做正向的引导,孩子会给你惊喜的。
要关注、要理解、要鼓励
1、要让每个孩子都有和你单独相处的时间
“争妈妈”“争爸爸”是孩子们最常做的一件事。多和妈妈说两句话、多让妈妈抱一下、甚至多让妈妈看一眼,都能成为孩子的争吵点。
能被孩子需要被孩子依赖,爸爸妈妈一定非常开心,但不要因此忽略了孩子们真正的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爸爸妈妈关注,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会让你对他的关注变少,那可比抢玩具严重多啦。
父母应该和每个孩子保持一定单独相处的时间,在这个时候专注于眼前的孩子,聊有关于他的事情,如非必要可以尽量避免去提另外一个孩子。这时,孩子最容易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
当然,如果真的遇到一些兄弟姐妹间相处的问题,就敞开了和他聊一聊。这时,你要秉承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而不是指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完整的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不强制。
2、要理解并接受每个孩子的差异
多子女的家庭中,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已经养大了一个孩子了,养娃驾轻就熟,把同样的套路用在另一个孩子身上就好。这样可不行。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想法,同样的方法,你用在这个孩子身上管用,用在另一个身上就可能不管用,甚至起反作用。
一个孩子可能认字慢,但运动一学就会;另一个可能学了好久的游泳,还是比别的孩子游得慢。这都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多去理解孩子,认识他们的差异性,也帮助孩子们理解各自之间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不要拿两个孩子去比较。两个孩子的不同,绝不能成为导致父母偏心的原因。
3、要鼓励孩子之间相互沟通
父母是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好,可不是毫无缘由自然就可以变好的,还要靠父母的在建立孩子交流时的小智慧。
让孩子之间相互帮助,或者一起做游戏,又或者让他们一起来帮助你完成一项小任务,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
比如,老二想要玩老大的画笔的时,鼓励他自己主动去询问哥哥/姐姐的意见,而不是你去直接拿来放到孩子手上。沟通询问后得到允许,这样哥哥姐姐才不会觉得老二是来和他争夺资源的。
在孩子日常的交流中,教会他们如何尊重对方,以及正确表达自己意见或情绪的方式。只要建立起来良好的交流模式,剩下的交给孩子们自己,他们就会自己去磨合去解决问题啦。
以上,就是熊莹老师总结的不偏心“三不三要”原则。
兄弟姐妹是孩子一生中相伴时间最长的伙伴,也会是彼此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真诚的帮助者。但这份亲密关系的建立,还要靠爸爸妈妈的引导和帮助。
好的教育,是开启孩子未来美好生活的关键。
5月11日,熊莹老师将在私享会上分享她这二十年来对家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解决家庭教育的种种困惑,提供家庭教育规划的终极解决方案。
期待在那里见到你。